那年花开月正圆

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孙俪,陈晓,何润东,任重,胡杏儿,俞灏明,张晨光,曾淇,周励淇,刘佩琦,谢君豪,万美汐,高圣远,李解,张天阳,李泽锋,许之糯,侯长荣,陈真希,唐群,龚慈恩,谭希和,田小冰,奚美娟

导演:丁黑

播放地址

 剧照

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1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2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3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4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5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6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13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14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15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16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17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18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19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2 12:12

详细剧情

  1884 年,周莹跟着养父周老四来到关中,输光钱财的周老四将周莹卖到沈家当丫头。周莹逃跑时躲进吴家东院大少爷吴聘的轿中,颇具商业头脑的周莹得到了吴蔚文的赏识,被获许留在吴家。沈星移怀疑沈家大少爷被吴聘暗杀,出手将其打伤。为救昏迷的吴聘,周莹嫁入吴家冲喜。吴聘身亡,吴家处 境困窘,周莹决定要重振吴家东院。 周莹入股陕西织布局,却遭受了朝廷反对洋务运动势力的打击,陕西机器织布局面临重建。为救深陷牢狱的周莹,吴家交出陕西机器织布局的所有股份以及与洋商的生丝合同换得周莹一命。出狱后的周莹重燃斗志建立泾阳布厂,吴家产业再次有了新起色。庚子国难,周莹用自己的方式担起了吴家大业的重振之风,又引领了动荡时局的改革之路。

 长篇影评

 1 ) 《那年花开月正圆》:“大女主戏”的得与失

如果哪一天“大女主戏”能够自信地拍出一个平凡女性的史诗,才证明这个类型剧真正成熟,才证明它是真正的女性主义

孙俪、陈晓、何润东、胡杏儿等主演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下文简称《那年花开》)正在热播,其收视成绩喜人,口碑也相当不错。一段时间以来,“大女主戏”成为了影视公司热捧的类型剧。《那年花开》之前,赵丽颖、林更新、窦骁等主演的《楚乔传》,也是“大女主戏”,虽然口碑一般,但网络热度惊人,网络播放量达到惊人的400亿次。而《那年花开》之后,周迅的《如懿传》、范冰冰的《赢天下》、陈乔恩的《独孤皇后》、马思纯的《将军在上》、杨幂的《扶摇皇后》等大投资+大制作+名演员的“大女主戏”也将扎堆播出。

什么是“大女主戏”?顾名思义,它往往嫁接到历史人物身上,以女性视角为主线,着重描写女性传奇励志的一生。女主角是整部戏的核心人物,女主角的角色魅力以及戏份绝对超过其他任何角色——包括男主角。“大女主戏”虽然是新近打出的宣传口号,但在这之前,孙俪主演的《甄嬛传》《芈月传》就是典型的“大女主戏”:它以女主角的名字为电视剧命名、描写传奇女性的一生、众多男性角色为了烘托女主角而存在。为何“大女主戏”这一类型剧在近期受到热捧并扎推出现?我们又该评价这一类型剧?

性别政治与市场需求

如果我们留意近年来的电视剧的年度收视率榜单就不难发现,以女性为主的“女人戏”收视率普遍高于所谓的“男人戏”。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琅琊榜》。《琅琊榜》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男人戏”,胡歌和王凯双男主角,电视剧主要讲述的是宫廷权谋斗争,胡歌和刘涛的感情线只是作为辅线存在,虽然这部剧口碑极好,但在卫视播出时,其平均收视率无法破1%。

表面上看,这只是趣味的差别,但往深度里说,这涉及到电视剧背后的性别政治。在传统的性别定位里,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外打拼,女性承担家庭事务,并拥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她们成了电视剧的主要观众。在文化研究者张柠看来,一般而言,“‘男性世界’是一个现实的杀戮世界。‘女性世界’是一个想象的哭泣世界”,男性更关注的题材可能是战争、政治、商务,而女性更关注的题材则是爱情故事、婚姻变故、日常生活,“带有农业文明趣味的叙事,塑造了大批消费者,那些生活平淡无奇、毫无起落的中小城镇的女性,靠别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度日”。虽然步入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但“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东亚社会的性别政治自然也决定了其影视剧的类型生产,韩国的关注家庭生活的日日剧、周末家庭剧,日本的晨间剧,始终在本国拥有极高的收视率,中国八点档的家庭剧也长盛不衰。

因此,“大女主戏”并非凭空出现的,它始终有一个脉络,延续的其实就是宫斗剧、女性情感剧和家庭剧的传统。只是不同于一般“女人戏”女主角的“傻白甜”设置,“大女主戏”中的女主角更加独立、自主、自强,她不是依附于男人或逊色于男人的存在,相反,她是凌驾于男人之上的。不妨将《我的前半生》和《那年花开》做一个对比。两部戏都是“女人戏”,但《我的前半生》却没有被归类到“大女主戏”,这是因为虽然罗子君也像其他“大女主戏”中的女主角那样从弱到强,但从始至终她都“弱”于贺涵,包括剧中的女强人唐晶,也一直生活在贺涵的阴影下。“大女主戏”不同,无论是甄嬛、芈月还是《那年花开》中的周莹,她们都强于男性,男性需要她们、依赖她们。

“大女主戏”创作思路上的变化,首先与网络小说中扎推出现的“女强”作品有关。近两年,女性写手在网络上创作了大量女尊、女强题材的作品,深受女性读者欢迎。在“IP热”的语境下,这些小说的版权很快被影视公司买下,并改编成影视剧。比如前文所列举的“大女主戏”,几乎都是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另一方面,《甄嬛传》《芈月传》《锦绣未央》等“大女主戏”等在收视率上面的成功,以及剧集再次带动了一系列主演的爆红,自然让资本、电视台以及演员对这一题材趋之若鹜。

应该被理解的套路

只是,扎堆出现的“大女主戏”,与以往的玛丽苏剧是否有什么不同?

不妨以《那年开花》为例,其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5分,这在国产电视剧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纵然如此,我们还是会发现《那年花开》中的周莹,与我们曾经见过的甄嬛、芈月或其他所有灰姑娘的经历、成长、品格、爱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女主角的出身,一定是卑贱的;她的经历,一定是凄惨的。像周莹,被设定为孤儿,从小跟着养父行走江湖卖艺为生;先是被卖到沈家做丫鬟,之后阴差阳错到了吴家。之后她嫁给吴聘,可吴聘早逝,吴家家道中落,她不得不一人扛起吴家,并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小人陷害中。

女主的个性,自然是集天下所有优点为一身了。在编剧的金手指下,她单纯、善良、美丽、乐观、坚强、有义气、有魄力、有格局。总之在她身上,你似乎可以将所有褒义词都套在她身上,你也找不到她的任何“黑点”。至于女主的情感史,肯定是所有男人都爱我。男一男二男N必须是高富帅,出身非富即贵,长相帅气非凡,性情或是温润如玉,或是霸道狂野,或是成熟稳重,共同点是都对女主一心一意、非你不可、指绕千柔。《那年花开》中,周莹先是得到吴聘的宠爱,吴聘死后,又有沈星移的死心塌地非你不可……

从整体的戏剧情节看,“大女主戏”与以往的玛丽苏剧并没有太明显的差别,它依旧非常的模式化和套路化,人物也是千篇一律的扁型人物。这很容易招致一些评论者对于“大女主戏”的批评。可事实上,从类型剧的角度看,“大女主戏”这样处理,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式的处理方法。

何为类型剧?简单地说,是符合观众审美预期、满足观众审美快感的电视剧,类型剧必定遵循一定的模式和套路,这个模式和套路是媒介生产方根据既往经验和观众的收视选择摸索出来的。就好比虽然玛丽苏剧被无数人批评,可仍然有那么多观众买单,这是因为玛丽苏剧中“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套路,符合观众潜在的意识和预期,这是观众快感和愉悦的重要来源。同样地,“大女主戏”既有审美、创造的需求,但也有满足观众娱乐和消遣的需求;作为通俗电视剧,后者才是首要目的。因此,“大女主戏”的套路化和模式化并不应该成为舆论攻击的焦点,这样的批评其实是失效的、不及物的

在理解其套路化的基础上,我们关心的是,“大女主戏”是否有新的审美创造?不同于很多玛丽苏剧中女主角的“傻白甜”形象,“大女主戏”着力凸显的一个核心是,女主角的成长。那么,女性的“成长”呈现出怎么的状态?它的意义在哪?

女性的成长

无论何种题材的电视剧,都会共同涉及到“成长”的主题,毕竟从故事开始到故事结束,每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都会发生变化。在“大女主戏”中,这种成长可能会体现得更为明显,它往往聚焦一个传奇女性的传奇一生,书写的不仅仅是女主受难史,也不仅仅是爱情史,它还是女主角——同时也是女性的成长史和精神史,往往带有某种女权意味。

无论是之前的《甄嬛传》《芈月传》还是后来的《锦绣未央》《大唐荣耀》,这些古装剧都将女性成长环境设置在宫廷中,女主角一开始往往是“傻白甜”的人物,她单纯、善良、不谙世事,可是在见证了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以及经历了小人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之后,她终于不断成长,变得心思缜密、善于权谋,个性上也更为强势腹黑。

但女主角的这种强势并非是为打压他人,而是为了让自己获得主宰命运的自由。像《芈月传》中,后宫生活的残酷和血腥令芈月心生厌倦,她想主宰自己的命运,不想像后宫嫔妃那样一生围绕一个男人转、为他争风吃醋,她的向往和欲望是这后宫四角墙壁外的天空和自由自在,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同样地,楚乔从一个卑贱的奴隶成为一个“强者”,为的同样是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以及拯救那些深处悲惨境地中的弱者。

这种女性身份的自觉,女性的独立、自强,女性对于自己命运的主宰,在《那年花开》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沈家做丫鬟时,周莹被选为通房丫鬟,但她拒绝了,女主人问她你有什么资格考虑终身大事,她回答,我自己的终身大事,我还不能考虑?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女人是不能做生意的,不能抛头露面的,周莹认为男人可以,女人为什么不可以?如果说甄嬛、芈月还是为环境所逼,那么周莹的选择,则是一个女人对于人生、对于事业、对于命运、对于爱情的主动选择。

这其实是《那年花开》等“大女主戏”的进步之处。虽然故事模式上它们依旧套路化、模式化,但女主角终于不再是以往千篇一律的我见犹怜的“弱者”,她们最终都成为女强人,并且不依附于男人而存在。很显然,这是现代女性意识向历史人物的“渗透”,在戴锦华老师所谓的“资本结构自身是父权结构”的语境下,通俗电视剧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女性意识,突出了女性的价值观,展示了女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领域,已经是一种进步

单一的想象

《那年花开》是以清末的中国女首富周莹为原型改编的。如果我们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周莹,会发现电视剧对其做了很多有意味的改动。历史上的周莹,其实出身名门,是大家闺秀,她家与吴家也是世交,周莹振兴了吴家不假,但原本吴家的势力也足够庞大,底子够好。但在电视剧中,周莹的出身和经历,就“惨”多了,她是孤儿,从小随养父行走江湖,被卖到沈家,嫁给吴家后吴家道中落后屡被陷害……

为何要这样改动?一方面自然是为了让电视剧更曲折好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主创者对于对于女性成功的想象,依旧非常单一。这其实是“大女主戏”的一个共同不足,它们都喜欢将女主角的经历不断“神化”,好像她没有吃尽非人的苦头,没有取得惊人的成就,就不能证明她是一个女强人。

是否只有像芈月、周莹那样的人,才是女强人?一个平平顺顺的周莹,为什么不能是女强人?一个普通经历的女人,为什么不可以是女强人?不,她们可以的。女强人之强,并非她怎样凌驾于男人之上,她怎样神通广大,她最后多么“成功”;它更应该指涉女性精神之独立,人格之独立,品性之坚韧,即便她很平凡,即便她没有所谓的“成功”。

我想起的是不久前上映的电影《明月几时有》。许鞍华镜头下的方姑,虽投身革命,但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抗日神剧中那样“无敌”,她连自己母亲被抓都营救不了,甚至最后都没人记得,然而方姑等人却深深打动了我们。因为即便在战乱时期,她们仍然在追求生活的体面和尊严;她们有着质朴的勇气和果敢;她们不问成败和前路的决绝……她们是默默无闻的平凡女人,但她们又是真正大写的女强人。

载入史册的传奇女性人物总归是少数,人们习惯对她们顶礼膜拜,但平凡生活中处处有传奇女性,她们却无人问津,也包括正在观看电视剧的无数女白领、职场妈妈、家庭主妇。应该有电视剧告诉她们,更告诉男性观众,这群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平凡女性,其实也是女强人。如果哪一天“大女主戏”能够自信地拍出一个平凡女性的史诗,才证明这个类型剧真正成熟,才证明它是真正的女性主义

——首发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未经其许可,不要转载——

 2 ) 编剧,你还知道自己到底在写什么样的一部剧吗

这部剧从迪化部分开始就弃了,因为隐隐感到了全世界男人都爱我的玛丽苏套路,刚才看了一圈评论,我不幸言中。不明白中国的编剧们是怎么了,从武则天,到羋月,再到今天的周莹,为什么演绎这些历史传奇女性的故事,最后通通都变成看她们和一堆男人在感情的世界里纠缠不休,女政治家的杀伐决断,远见卓识在哪里,陕西女首富的商海沉浮,创业艰辛又在哪里?为什么她们的政治头脑,商业天分最后的本质都变成了征服男人???这就是所谓的女强,大女主?你们到底强在哪,大在哪?

这部剧目前的走向让我非常失望,我直接打了一星,有恨铁不成钢的成分在,这种高开低走的剧带给我的伤害远比那些一烂到底的剧更大,因为那种烂剧基本看上半集我就知道它是个烂剧,直接弃,可是花开前二十多集还挺恢宏大气的铺陈让我还着实惊艳了一下,然而后续质量的急转直下让我觉得前面的精彩不过是包裹着屎的糖衣,其目的就是为了哄骗我把这坨屎吃下去,这种感觉很恶心人,所以我给一星,当然剧还是近一半没播,我欢迎后面的剧情让我打脸

最后问一声编剧,你到底还知不知道自己在写一部什么剧!!!

可能有人觉得一星有点偏激,但我确实太失望,我们十多年前就拍出过大宅门,乔家大院这样恢宏大气的精品,按说现在资金更雄厚,技术更发达,可作品的格局却越来越小了。花开前二十多集的精彩要得益于两个非常出彩的配角,吴家父子,他们是真的有大秦义商的风范,这部剧男女主人设包括他们的人物关系都一点不高级,很俗套,全靠演员演技在撑。想表现周莹的与众不同本可以有更高级的方式吧,但编剧只是给了她一个外挂升级版小燕子的人物基调,以此来体现所谓的离经叛道吧,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真的很low。沈星移一个纨绔子弟,一直被众星捧月,突然遇上个对他很不屑一顾的女主,就不可自拔的爱上了,这种桥段我们看的还少吗。

一部剧就像一篇文章,也得讲个主旨。一部打着大秦义商副标题的剧应该体现更高的立意才对。

刷一些评论貌似说剧情从迪化部分结束好了一些,但已没了追剧的欲望。貌似现在好多人被赵白石圈了粉,我也挺喜欢这个人物的,如果他没有爱上周莹就完美了

第三次更新:

今天上豆瓣一看,吓我一跳,居然这么多评论,所有评论都看了一遍,基本不赞同的声音有两类,一类是说优秀的女人就是会被所有男人爱,这很合理,大概编剧也是这么想的,这大概就是玛丽苏长盛不衰的原因了,还是很有市场的,另一类就有些无厘头了,莫名抨击我跪舔国外剧,我全篇有哪里跟国外剧做比较了吗?但既然提起来,也想说一句,你不得不承认,英美剧,甚至韩剧,平均质量是远高于国产的,这个差距我们得正视,得认真想想我们自己的不足在哪儿。

前两天闲来无事重温了一遍音乐之声,这部拍摄于六十年代的电影到今天看起来依然温暖感人。我这次看的时候有一点特别有感触,就是电影里的女二号男爵夫人,因为女主玛利亚的出现,她和男主的婚约破灭了,试想一下这样一个人设,如果放在我们国产剧的套路里会怎样,一定是嫉妒成狂,用尽一切手段迫害女主,就这样的黑化剧情怎么也能扯上十几二十集吧,就比如花开里胡小姐和吴漪的存在,以及其他我不说大家脑子里也能蹦出的无数恶毒女二女三。可音乐之声里又是怎么塑造这个人物的呢,当她发现男女主互生情愫,她告诉玛利亚她知道她和上校互生爱意,她承认玛利亚是个好姑娘,但她和上校早有婚约,而玛利亚是修女,整个过程男爵夫人没有说任何一句尖酸刻薄的话,始终维持应有的体面和礼节,只是点到即止,旁敲侧击的暗示玛利亚她已经不适合再留在这里,而当上校最终向她坦承对玛利亚的爱,要终止婚约的时候,男爵夫人也没有任何歇斯底里,或者因爱生恨的举动,她保持着高贵的姿态,微笑着打断上校的话,告诉他,我仔细想想,我们还是不太合适,这些日子和你在一起我非常愉快,我要回到自己的家了,再见(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然后尊严的离开。我想这才是爱情高级的表现方式,无论何时,不会因爱丢掉自尊,丢掉良知,丢掉理性。这是拍摄于半个世纪前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的故事,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影视作品又在表现些什么呢?

说实话,像男爵夫人这样的人设在现今的影视作品里真的鲜少看到,更多的就是为爱抓狂,各种黑化,各种你死我活,这样真的好吗?偏偏越来越多剧打着什么女强的名号,这还真是应了一句老话,越是缺失什么,就越爱显摆自己有什么。我想要塑造一个大女主也不一定就得靠着所有男人都爱我,所有女人都恨我这样的方式吧,反衬也不是这么用的。

今天这些更新不只针对花开,只是迫切的希望国产影视的低俗套路少一点,再少一点,我希望看到更高级的剧情,更高级的人物关系,更高级的爱恨情仇。

 3 )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我们为何如此爱吴聘?

注: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K社」


吴聘殁了。

虽然早已得知这个角色活不了多久,但真到这一天,心里终究有些凄凄然。
这凄凄然与剧有关,可也许更多的是自己的歆羡。

如今网友多称呼吴聘「吴苏苏」。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倾心一个角色,总喜欢说他「苏」或者「撩」。
可吴聘的苏,却是透着生活里的清暖温柔,带着心安和踏实。

受西方观念的影响,我们现今谈「爱」,大多喜欢说「情爱」。
情到浓时肝肠寸断,就连影视剧也大抵是伤筋动骨的凄然决绝。
可我最向往的始终是古人口中的「恩爱」,是「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寻常。

相敬如宾是底线,如胶似漆是锦上添花,如此恩爱,说的便是吴聘和周莹罢。




第12集,吴聘和周莹被罚跪在院子里,俩人就着月色互诉衷肠。
周莹说,其实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就心动了。

那时候,他是被骗子讹住的富家少爷;她站在人群里围观,却忽然心生一计。
一出“二进宫”,实打实地敲了吴聘一笔。
这本该只是个小小的插曲,吴聘也不过是众多不愁吃穿自认善良的富家公子中一员。
但他偏偏拦住了她,退还玉佩,悉心嘱托。
这对自小江湖打滚的周莹来说,就像一记重锤,她看到他的良善,更重要的是看到他的「真」。
而她抬眼的诧异也是他们相遇的骗局里,唯一的真。

周莹那时候心动了吗?也许。

可这心动不过是刹那的情绪翻涌,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可能一觉就抛诸脑后,也可能午夜梦回间猛然想起遇到过这样一位好人。

所以,她后来再遇到吴聘,有惊有喜,但不带情意。
她跟他相处也是自然又纯粹地随心所欲,那个时候,与其说她喜欢他,不如说她感激他。

也是因此,她在吴家做学徒也好,一直惦记着找爹也好,做的打算都是离开吴家。
即使知道吴聘跟胡咏梅的婚事,也是情真意切的一句「恭喜」。
哪怕后来众目睽睽下冲上花轿代嫁,也多是为了报恩。

周莹爱上吴聘,不是戏文里唱的「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而是日常琐碎时,一点一滴被这个男人打动。
周莹最触动我的一场戏,是吴聘为救她用身体挡住了粥棚,她紧张又惶恐地检查他的伤势,那劫后余生的惊恐,看得人心颤。

所以,后来,她确认了吴聘的真情实感,甚至宁愿折了翅膀,收了不安分的心,心甘情愿地收敛性子,陪着吴聘在吴家东院过一辈子。

由「恩」到「爱」,这是周莹的心路;而吴聘却是由「欢喜」到「爱」。




同样是第12集,周莹问吴聘,你是什么时候对我动心的?
吴聘说,也许,也许是在知道你骗了我的时候。

吴家虽然经商,但门庭间都是书香气息。
吴聘比起商贾,更像是个温润如玉的文人,敦厚、良善,骨子里带着与世无争的谦逊。

吴家是大户,自古大户规矩多,吴聘又是饱读圣贤书长大的,行事作风皆是君子。
可生活,也或多或少无趣了些。

和周莹一样,这无趣是吴聘的日常。
如果不曾遇到周莹,他也许这一生就此活下去,也觉察不出不妥与失落。
偏偏,他好善乐施,古道热肠地救下了周莹,甚至打点好她的所有,留她在自己身边鸡飞狗跳。

吴聘最初做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心软又善良。
后来,这个意外救下的姑娘却打破了他刻板无聊的生活,他见到她,就多了几分忍俊不禁的欢喜。
所以他说,和你在一起,是快乐的。

张定浩说,中国古人所谓的「爱」,是内向的感受,其意义,有点近乎喜欢,「今日相乐,皆当喜欢」,是大家心里各自有欢喜。

而吴聘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他的身上浸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




《既见君子》里有段话放在这里说吴聘,极为贴切。

它道,中国文化的好,是凡事无论大小好坏,都要在自己身上寻原因。比如渡河,若能同船,那是自己百年修得,若是不能,也是自己没有修到,那份欢喜得失,原来都是与他人无关。

剧里应是吴聘先爱上周莹的。
沈月生被杀,吴聘决定送周莹离开吴家避避风头。
他为她备好银两、添衣置物,面面俱到,言语间,是唯恐缺了一丝一毫的上心。

他那时有青梅竹马的婚约,有门当户对的大环境。
所以眼里虽然有着欲言又止的不舍,却依旧笑着送周莹离开。
而那份欢喜,也本该是漫漫岁月里不为人知的秘密。

吴聘从未想过要违背伦常,他是吴家大少爷,有责任、有婚约,所以他放周莹走。
可他清醒后发现同他成亲的是周莹时,那欢喜便溢出了眼角眉梢,糅在一起成了傻笑的模样。

而我之所以如此喜欢吴聘和周莹,正是因为他们在不脱离现实环境的前提下里,上演了合情合理却打动人心的相知相守。




徐志摩曾在《致梁启超》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八个字,似乎就是周莹跟吴聘的一语成谶。

吴聘能遇到周莹,是幸;周莹能遇到吴聘,更是幸。

哪怕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真正能做到尊妻敬妻爱妻的男人,又有多少?
更何况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

纨绔子弟沈星移说起周莹是「所有物」,即使他心底里是喜欢她的。
就连清廉公正的赵白石赵大人,也是一皱眉,一句「成何体统」。

唯有吴聘,把周莹放在和自己同样的位置,平视着她,尊重她、敬佩她、爱护她。

《白发魔女传》中,卓一航生性懦弱,可练霓裳依旧钟情一生,只因他最初为她取了一个名字,他把她看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而吴聘,千方百计拿回周莹的卖身契,也不过是为了,从此以后,周莹再不用如同变色龙一样,改名改姓,天涯海角的逃跑。

吴聘身上同样有着大环境不可避免的封建思想
周莹第一次提出要去做学徒的时候,他也是又惊讶又反对,也是一句「没有先例」。
但他并不迂腐,不过片刻的冲击,之后,便想方设法地帮周莹争取机会。

他与人为善,尊长爱幼,却也不懦弱可欺。
吴家二老批评周莹时,他永远护着她,或和稀泥或强硬。
周莹从丫鬟变为少夫人,他便帮她立威,少有的端起少爷架子,在下人们面前声色俱厉。

她嫁给他为妻,他出声留她在吴家东院一生。
却未曾逼迫她分毫,连洞房都是彼此确认了心意后的圆圆满满。

他对她好,不是用钱,不是高高在上,不是跌宕起伏的英雄救美。
虽然对着沈星移说「这是我的妻子」是感动。
粥棚坍塌时奋不顾身把周莹护在身下有震撼。
但真正最触动人的,是他每天路过小摊商户,立在摊子前,静静地等一份甑糕,不急不躁。

只因为,周莹最爱那一口热的甑糕。




人人都爱看高潮迭起的故事,看尽他人的轰轰烈烈。
可若是自己,恐怕最想求的依旧是「时光未央,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是两个人牵着手,在琐碎日常中过出的欢喜与静谧。

沈复著《浮生六记》,首作便是「闺房记乐」。
写他十八岁娶的妻,写他和妻耳鬓厮磨二十三年的琐碎生活。
是从清寒里过出了安贫乐道的闲散风雅。
虽然跟吴聘周莹的处境大不相同,但那种夫妻间的欢喜与清暖却出奇的相似。

沈复和妻芸最爱在闺房里谈诗论书,赏月饮酒。
吴聘和周莹则喜欢畅谈生意经,你来我往,聊得停不下来。

沈复和芸敢于女扮男装去庙会。
吴聘和周莹则是女扮男装一起上街。

芸能够雇了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
周莹能够为丈夫出谋划策上得厅堂。

就连痛失所爱,都如此相似——芸积病身故,吴聘英年早逝。

犹记得,沈复同妻离家避暑,二人暂住老仆妇家里,纸窗竹榻,闹中取静,芸喜道:「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沈复深然。

郎君画画,我来刺绣,布衣菜饭,终生快乐。

真真岁月静好。

而我们,之所以如此爱吴聘,不过也是期许,这一生,能遇到一个人,懂我们、尊重我们、爱护我们,贫富相依,恩爱一生。

孙俪跟何润东一起拍月下相依那场戏时,她说后来还有一场戏,是周莹一个人回到这个院子望着同一轮圆月心里空落落的。

那时候,陪她赏月的吴聘没了;花开月圆的日子也去了,她孤零零一人扛着风雨走过了岁月。

可你若问周莹,她后悔吗,若再来一次,还会不会选择嫁给吴聘,做他半载妻子,然后守寡一辈子?

我想,她一定是不悔的。

不悔嫁给那个帮她圆了一轮明月的男人。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能遇到你,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今日相乐 皆当喜欢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今世不能 期以来世


注: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K社」

 4 ) 分析下个人认为有些失望的商场与情场

几年前的《甄嬛传》让我见识到孙俪的实力,并开始期待她的戏。
      《辣妈正传》不温不火,而把《芈月传》的片花看了数遍之后迎来了一部玛丽苏大片,实在是没能坚持到最后。加上某部电影的恶评,作为观众,开始有点失望了。
      几年后,看到这部戏,抱着试试的态度,看了十集,出乎意料的好看,演员的表现已经有太多赞扬,而剧情也好,每一集结束都忍不住期待下一集快点播出,然而在四十集向后,图尔丹求婚、周莹无措,吴家几位长辈慌忙商议对策时,我以为自己在看一部狗血家庭伦理剧。也开始明白,这些失望是编剧带来的,想想前几日与友人讨论这部戏时赞不绝口,不禁轻轻的感叹,一个好题材,好的开始,这样编下去,真是可惜了。商场、情场的发展都令人有些失望。
一、逐渐粗糙的商战
      从商战映射朝政、时代变迁,一个女人,死了丈夫,死了公公,却能够在男权社会,四面楚歌的情况之下,带领吴家起死回生,这得要如何强大的内心和超人的心智才能做到的?前面十几集气势恢宏,周莹的表现也是渐入佳境,而后面演起做生意的戏码,却显得有些粗糙了。
      前面的剧情里,周莹出些类似奖励偏远地区商铺的主意,都安排的恰到好处。而在当了大当家之后剧情就显得有些幼稚了。
      罂粟生意,在探寻药店、妓院等等之后,决定种植罂粟,而看到身边人因为罂粟所制的鸦片而死之后,一把火烧了维持一家人生计的“药材”,之后愁了几天后了解下价格就拍拍脑袋,想出了垄断棉花的必胜的办法,第一次做大生意就显得成竹在胸,表现出“编剧告诉我一定能行”的自信,毕竟是商业奇才,也能接受。
      去卖棉花给童老板,见童老板之前周莹特意练习说话礼仪,可见童老板庄重,而沈星移和周莹可以当着童老板的面疯狂竞价,并且可以把童老板丢在一边,周莹拎着沈星移就走,童老板还可以耐心的等着他们出来后再接收沈家的报价,想替童老板说一句“休得胡闹”。做乙方这么久,真的不知道还可以这样抢生意的。
      接着踏上了迪化之行,抓到了冒充卖假药的吴遇,并用真药换回假药,得到图尔丹的信任,将所有代理交给周莹,也能勉强理解,就当做是做这么大生意的图尔丹之前没有任何信得过的代理商吧……但是谈生意就谈生意,几天的相处,换来几年之后图尔丹千里迢迢带着黄金来求婚是不是有点过了?这就牵扯到令不少观众失望的感情线了。
      入股机器织布局,在经二叔、四叔反对、被剥夺大当家身份后,周莹过起了“无忧无虑、长起鸡眼”的生活,一边等待叔叔们回头找他,一边为千红出头,此时的很多观众是否都跟随着主角轻松了起来,而忘了之前“念念不忘、誓要讨回公道”的军需案?休闲的时光可以稍微去找找证据多好。

二、略显幼稚的情场
      吴聘爱周莹,我能理解,一个循规蹈矩的翩翩公子看到一个聪明伶俐、有些落魄又不墨守成规的姑娘,由好奇和怜爱而起又演变为爱情。
      王世均爱周莹,我能理解,同窗好友,唯一的异性,还聪明过人,喜欢最后却没能得到,变成爱,又因背叛却被原谅,变成敬,合情合理。
      而沈星移,自己便不守常规、逛窑子,号称“要女人的身子的话有一大把”,应是风流而见过许多女人的,编剧却告诉我们,他说“这个丫头不一样,敢打我,而且会变戏法会说故事”。非要找个理由的话,也许是占有欲,因为吴聘的爱惜让周莹显得弥足珍贵、而又无法得到,在相处之后又发现周莹的许多闪光点,可以,也说得通。
      剧中表现以上三位男士的爱慕就够了其实,赵大人和图尔丹如果对周莹只是单纯的敬佩,或者更好。有人说,周莹这么优秀的女人为什么不能很多人喜欢?我觉得,完全可以喜欢,可以有五个,十个,甚至五十个对她爱的死去活来,但不是该着力描写的东西,或者说不是一部大女主的商战剧该着力描写的东西,如果你说这部片子就是一部单纯的言情剧,那我无话可说。既然是大女主,既然讲商战,既然透过几个秦商家族的兴衰讲时代,既然在这乱世中表现周莹这一了不起的女性商人,要突出她在男权社会的艰辛就要抓住“商人”二字,而不是“女人”二字。跟男商人讲能力,却跟女商人讲爱情,本身就是对周莹能力的一种轻视。有人说这些爱情并不是周莹成功的原因,她的成功还是靠自己。是吗?能够成为学徒是靠吴聘的偏爱也便不提;几次死里逃生靠的是沈星移的忠犬精神;没钱入股织布局,就安排图尔丹带着钱来求婚……
      也有人要说,是女性的偏见,男主有多少女人喜欢都不觉得不妥,女主多几个人喜欢就纷纷吐槽。有人提到杨过,且不论神雕侠侣是以男女主角的感情为重点的武侠小说,以及“一见杨过误终身”的人物设定,就单纯的对比下两位主角对待自己的爱慕者的态度和方式。
      郭芙让杨过比较大武小武,杨过失言撩了妹说“都不好,不然自己岂不是没有机会”,见到郭芙害羞,杨过立马反省,提醒自己既然对她没有意思,何苦给人希望。在撩的过程中,杨过很清楚对方的态度,也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
      这部戏里,图尔丹称周莹让他着迷,周莹没有任何处理,豪爽的邀请他去泾阳相聚,而图尔丹求婚之后,又显得手足无措。
      都说“一个人喜欢谁,是无法掩藏的”,或者普通人难以分辨,但是聪明的杨过可以分辨、聪明过人的吴家大当家却无法分辨?
      另一个情节,以为小龙女前往南海,要分别16年之时,陆无双与程英一心跟着杨过等待,杨过借三人痛饮的机会,与两位爱慕者结拜为兄妹,以断二人的念头。
      而面对沈星移的穷追不舍、图尔丹的求婚,之后爱上沈星移且不谈,但目前,经过挣扎,两者她都是拒绝的。拒绝,却不知道怎样得当处理,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的该是单纯的少女,而不是这自小闯荡江湖、经商数年、看尽人情世故的一代女商人。
      前不久,许知远对俞飞鸿的采访火了一把,不论许知远的水平几何,但他可以跟马东讨论文化,却只想跟俞飞鸿讨论男女。
      一个传奇女商人的故事,光是看到百科里周莹的简介,便能想象她是个如何魅力四射的女性,她的故事里,本不需要那么多男人对她爱慕的表现来烘托她的无限魅力。
      然而,人们看郭襄终身未嫁,便说“一见杨过误终身”,却少提她创建独立门派,是金庸小说里成就最高的人物之一;张三丰爱慕郭襄,却鲜有人提及,只道一代宗师创立武当派。不描写出有人爱慕的女主便是“没有人爱慕”?也许正是这样,才让编剧不得不直白明了的让人物表现出他们对周莹的爱,先让她在爱情上占了上风,才能让大家注意到她的成就吧。
      而当有一些人开始渴望男女的平等,希望看到的是女商人过人的智商与情商,而不是她对异性强大的吸引力,那些人又说:你瞧,郭襄创立峨眉派有何用,还不是为了杨过终身未嫁,如果多安排一些人来喜欢郭襄,她也许就不那么悲催了。

      好题材、好演员、看得出用心,收视率这么高,也证明了这部片子。原本也是无聊时看看解闷,不该有过多的挑剔,但也只不过是闲时的一声叹息:格局若能一直像开始那么大就好啦。

 5 ) 为什么励志大女主一谈恋爱就招人烦?听听川普怎么说

我总觉得如果把励志大女主周莹换成男的,这个故事会变得出奇眼熟。
周莹就是四郎,英年早逝的吴聘就是白月光纯元皇后(还都是被奸人毒死的),振兴吴家这事就是登基,沈星移,赵白石,图尔丹,王世钧就是后宫里环肥燕瘦,永远得不到四郎水晶心的一众美女。

往小了说,这应该是《后宫·周莹传》,往霸气了说,这剧应该叫《周莹王朝》。

乍一听,这不是很平等吗?四郎做得,周莹做不得?男人做得,女人做不得?
那问题来了,四郎可不是直接靠一众美女开挂打天下的。
再说了,后宫这种东西,怎么放到男人身上就是渣男,放到女人身上就成了“优秀的女人总是很多人追求的”。



一个女首富的故事,被硬拗成选男友,总觉得哪里隐隐不对吧?

大女主戏应该是新世纪的一个伟大发明。算起来,应该是始于网文大批量成为IP登上屏幕的那天。

大女主天生就是女主角,而女主角天生并不是大女主。现在的大女主这个说法诞生,基本就是网文大批成为IP,登上屏幕的那天。特点就是,所有故事以女主为核心,男人都想爱女主,女人都想害女主。而且还害不成,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

所以大女主的源头和根基是网文里的爽文。

但是如果只有“爽”字,终究格调不高,所以改编登上屏幕的时候,一些天才把网络爽文和社会热点“女权”做了个嫁接。

这两者的结合,产生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女主”套路。无论是否改编自网文,这些戏剧的套路是高度类似的:
往下看,它提供了屌丝逆袭,碾压一切和全世界都围着我转的“爽感”;
往上看,它很爱祭出“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女人不一般”的女权大旗。
(芈月,武媚娘传奇,楚乔传,那年花开都是个中翘楚)

于是,大女主戏诞生。


感官刺激和正义大旗都有了。那么为什么大女主戏普遍评分不高呢?是观众太爱装【哔】了吗?


芈月传 5.3
武媚娘传奇 5.1
锦绣未央 4.8
女医明妃传 6.1
楚乔传 5.0


因为90%的大女主戏都没躲过去一个来自网文出身的雷,让一个霸道总裁做情痴,同时把女主的励志逆袭路和与霸道总裁的爱恋扭在一起讲。

这种别扭感觉就是:“明明就是靠好几个男老板上位的办公室女中层,却偏偏天天扮白莲花在TED上做女权演讲”。

爱情戏我们不讨厌,励志戏我们也不讨厌,可是为什么大女主一边励志一边恋爱特别招人烦?

1,消解观众对女主的喜爱,衬托得女主特别虚伪,特别白莲花。

自从女权成了一门奇货可居的生意以后,很多剧酷爱强化女主的道德光环,并且喜欢让女主一边谈恋爱,一边励志,一边喊女权口号。

放在《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就是女主每天把“振兴吴家东院”这样的口号挂在嘴边,非常伟光正,非常女强人,也非常吴家寡妇。但是,她在振兴吴家东院的路上,也利用了太多次备胎了吧,沈星移救她,要不然她早就沉塘了。赵白石救她,要不然她早就命丧山贼窝。图尔丹救她,要不然吴家早就带着卖不出去的八十万土布玩完了。

这些情节的设置可不可以?可以,有些还挺苏的。
但是这些情节与“女强人”这个形象是互相抵冲的。一边让大女主把女权牌打得震天响,一边让她做着小女生一般被男英雄拯救的事情。

这两者放在一起,显得女主角特别虚伪,特别贪心,明明什么便宜都占了,但是非但不领情,还要扮独立,扮被动,扮公事公办,最后把这些备胎一脚踢开,把成功的光芒独独留给自己。

2,削弱故事张力,消解戏剧矛盾。

简单来说,“霸道总裁的痴情爱恋”就是大女主开的挂。这个挂就是个万能钥匙,什么锁都能开,什么矛盾都能解决。它像硫酸一样,不分青红皂白一盆泼下来,腐蚀了故事里所有犬牙交错般的人性纠缠,暗流涌动下的势力拉扯,千钧一发处的智力闪光。

以甄嬛传最受欢迎的一场戏“滴血认亲”做正面例子。
兵临城下祺贵人,武器是证人净白,斐纹,玢儿,
防守甄嬛,武器是证人莫言,皇帝的偏爱,
近程助攻安陵容,敬妃,
远程助攻端妃,
大法师皇后,技能医术
编外友军叶澜依,慎贝勒。
不明真相瞎起哄的珍嫔康常在。



多么精密的布置,整整2集,没有一句废话,每个人都有角色和立场,双方你来我往,从言语挑拨,到正面控诉,到人证对质,到物证检测,到戳穿作假。层层推进。

但是如果换了其他大女主常规设定,假如皇上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霸道总裁,故事会变成什么样?
皇上冷着脸说:“大胆!朕相信嬛嬛!朕的万里江山,就是与嬛嬛携手共赏的。嬛嬛,朕一定护你一世。来人!祺贵人拉下去赐死,谁敢再议论熹妃,立即杖毙。”这事就结束了。
或者再狗血一点,双方不讲事实讲感情,不讲证据讲信任,甄嬛闹上十集,变成狗血的戏码,甄嬛被杀手行刺,皇帝亲自挡刀。皇帝忍着剧痛表白,他明白了自己是爱甄嬛的,甄嬛也明白了皇帝是爱自己的。最后两人破涕为笑,和好如初。矛盾直接翻篇。

精彩吗?狗血。
把所有的故事都感情化,把所有的矛盾都以女主获得权力男性的宠爱来解决,是故事讲不精彩的关键原因。

《那年花开》里,我们想看的是商界女性如何经营成首富的故事,理论上应该是凸显女强人形象的商战剧吧?结果,周莹做的最女强人的事情就是灵机一动随手想个idea,然后手下小王小五们秒速执行并大获成功,周莹得到官府支持是因为赵白石的喜爱,周莹打通迪化市场是因为图尔丹的喜爱,如果遇上更麻烦的事情,比如沉塘啊,土匪,暴民砸场子啊,第一集就出场的备胎沈星移可以神出鬼没,随时出马,救周莹于危难之中……

而这里面,每一个靠权力男性解决的矛盾,原本都应该是一个细心编写,逻辑缜密,由周莹亲自出马,靠实力解决难题的商战故事。

可惜这些商战故事都被并不高明的爱情桥段狸猫换太子了。
观众的嫌弃在于,我们满怀期待来看太子的,结果你就给我看个狸猫???

3,最重要的是,励志大女主边谈恋爱边“奋斗”,然后靠权力男性的喜爱横扫千军的这类故事,是对真正女性权利的概念偷换。

为什么大女主玛丽苏故事的主角明明受尽优待,身为观众的我们反而觉得内心被践踏了?

因为玛丽苏的核心是特权,而女权的核心是平权。
即使玛丽苏大女主的把女权口号喊得再响,这两个压根不是一回事。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商业女性的例子:
川普在当总统之前办过一个很有名的商业真人秀《飞黄腾达》,简单来说就是八男八女分为男女两队,争夺川普集团里某一个年薪25万美金的总经理职位。川普本人则作为评审,每集炒掉一个人,最后留下来的那个人获胜。

前四集出现了一个戏剧性场面,连续四集,每集都是女生组获胜,被炒的都是男性。
这里很有争议的地方是女生获胜的方式,很大程度利用了自己的性别:
卖柠檬水,她们穿着清凉,提高价格,买柠檬水送香吻:



买金条,她们为了砍价,调情,撒娇,露乳沟,





帮酒吧促销,买酒就陪酒,


到了第四集,连川普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他把所有的女生约出来,给了她们一个警告。








这个警告非常有水平,意思很明确:
首先,肯定这些女生是在游戏规则内赢的,赢得光明磊落。
其次,指出她们赢的成分里有利用自己的性别和性感的成分,肯定了她们是“聪明,活力,美丽的商业女性”,但请她们自重,不是作为女性的自重,而是作为商人的自重。
最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利用自己性别的方式,赢得了模拟的比赛,赢不了真实的商场。

这段话很适合送给剧里的周莹,以及千千万万个玛丽苏励志大女主们。
为什么她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性别?
两个前提,
这个世界的真正掌握了资源的都是强势男性。比如沈星移,赵白石,图尔丹。
而大女主们站在生殖选择权,或者说婚恋选择权的顶端,她们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掐尖了。
编剧甚至为了让剧情更合理,不合常理地故意让沈星移,赵白石,图尔丹这些身家地位不菲的男人,长年处于年轻,适婚,单身,容易为女性动心的状态。

这是女权吗?这是拼能力吗?
这是男女平等吗?这是女女平等吗?这价值普世吗?
No No No No No。

这就是“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的变体而已。
而且,仅仅适用于婚恋价值塔尖上的那一小波女人。

所以励志大女主玛丽苏的故事,讲述的是男权世界里的少部分最具婚恋价值的女性的特权,离真正自立自强的女权差得太远太远。
这是隐蔽的概念偷换。


一点题外话,其实古装剧是不太适合拍励志大女主的故事的。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古装剧不能架空,所以古装故事必须发生在真实的封建时代。而封建时代的杰出女性们,比如芈月,武则天,周莹,把她们本身的故事放到现代女性的视角下,都是有瑕疵的。
比如,她们获取权力和资源的根基,都离不开她们的出身,婚姻,甚至子嗣。这本身就很不现代。
其次,封建时代是最典型的男权世界,这决定了与她们打交道的实力者,全是男性。她们与这些男性的关系很难刻画,而且她们会缺少有血有肉的女性队友(而不是恶毒女配们)。

其实放眼此时的北上广,已经有了这么多成功的职业女性,一个精彩的唐晶,就把袁泉推向了女金领代言人的宝座,给了她这么多人气。足以说明,观众是认这个戏路的。

至于古装剧嘛,就好好讲符合逻辑的故事吧,该恋爱就恋爱,该励志就励志,不要混为一谈,更不要为了女权而女权。
真的,何苦要陷在古装大女主的泥潭里,把女强人们全都刻画成天天恋爱的玛丽苏呢?


——————————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有兴趣的朋友给大家增加一个我写在公众号上的扩展阅读《测评大女主剧质量的三条红线》

 6 ) 月落日升星不移(更新沈星移前篇)

过了很久,周莹还是不觉得沈星移去世了。她没再去过墓地,只是一个人走着看着瞧着,她曾经和沈星移经历过的所有地方。

那个男孩说要她一辈子在沈家做丫鬟,那个男孩不愿意放弃卖身契让她做姨娘,那个男人潜到水底救她性命,那个男人拿着生辰八字来求娶,后来那个男人许她八抬大轿,再后来为救她差点拼上性命。再再后来那个男人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再没回来。

戏园子如旧,依旧天天咿咿呀呀,可周莹知道这一生再没有一个人肯为她扮女装做戏子,放弃所有荣华富贵生命血亲,只为爱她。周莹清楚半生荣辱,吴聘是过眼烟云,让她心死如灰,可沈星移把自己的心给了她,让她活了过来。后来他为了天下为了革命拼尽了剩下的所有。周莹哀叹这一生得到太多,失去的更多。她笑着告诉后人,为了风水别把自己埋进墓地。其实她明白,她只是明白,自己不想和吴聘埋在一起,因为她想常去看看沈星移。

沈星移这一生都是大写的失败,不管是革命未竟之志,还是和爱人生死两隔,付出一切也未能一起走进婚姻生活。他一直心心心念念代替长兄照拂双亲,最后却不得不让他们忍痛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很久之前他不懂爱,吓跑了一生的痴恋,很早之前他不懂珍惜,让最爱的大哥惨死在别人的刀下还不自知,很早之前他鲜衣怒马,插科打诨,春风十里一掷千金只为听头牌唱曲。

我喜欢那个时候的他,只顾快活,只遵从内心。不谙世事带着特有的痴狂和天真。我知道吴聘接近完美可我还是喜欢那个孩子气较真而又义愤填膺想要血债血偿的泾阳第一败家子。吴聘的爱划地为牢包裹了周莹的一生。可不知不觉的回首,沈星移用这一生的成长和牺牲成全了周莹的梦想和财富地位。他给的不只是爱还有尊重呵护以及仰望如丰碑的不离不弃。

少年不知愁滋味,哥哥走后,父亲独木难支,他看看那个在灵堂哀哀痛哭只为兄长回来的两鬓斑白的父亲,还有母亲和祖母的无奈和悲苦。他放下了那些曾经的混不吝开始学着做一个跑堂,开始学着成为人们尊重的人。开始想要在周莹面前有尊严,其实他明白,不是吴聘无处不在而是吴聘的温暖和包容还有那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温润如玉的细腻的使命感让周莹沉沦也无法回头。可他是沈星移,他用自己的本事闯出另一番天地,告诉世人也告诉周莹,世间的爱千千万万种,而我给你的才是最无可替代。

我不在乎你的身份地位,你是丫头你是寡妇,我都要风风光光的八抬大轿把你娶进沈家。我不要你冲喜也不要你遗憾,更不愿意让你有任何被诟病的地方。神堂里的誓言你发了,那我就发更毒的覆盖它,因为那年花树下,你挥鞭落英缤纷,我明白了你才是我此生最想要的那个人。我才知道我急着跳脚找哥哥说的最后那句话,“我就要这一个!”有多么应景。

大上海十里繁华,好姑娘那么多,我却视而不见只想与你分享,土匪窝里我只想护你周全让你快跑!图尔丹的地盘上我不管不顾横冲直撞,机器制造局里我愿意为你断几根肋骨,后来你成了死刑犯我就是劫囚者。这一生你自己划地为牢,而我愿意为你做个囚徒。这一生行至半程,情爱于我是最坏的已经经历,最好的却还在路上,只是一路风景我不后悔。

一开始的沈星移并不明白朝廷腐败,洋人入侵,丧权辱国的条约和自己家的岌岌可危的生意有什么必然联系。慢慢的他才悟到,原来人生啊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若不是贝勒爷指使杜明礼自己的哥哥如何命丧黄泉,若不是官场倾轧,想要实业救国为何这么难。他想要的不过是太平盛世,汇通天下,货行万里,而这一切陈旧腐朽的现状根本不可行。父亲已经上了贼船,而他不要这样。他不会妥协,也不愿心爱的女人再被俗世所累,更不想聚到终须散那一日还在绞尽脑汁的和官场有任何牵绊。

出国留洋,他一路走过来,他明白他爱周莹,要给这份爱情最好的结果不是和她一起面对这些本不该有的风雨,而是给她的才能更大的施展空间,给她的未来一片安宁净土,还老百姓一个不颠沛流离的天下。哪怕这一切他清楚他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索性走过半生他还是那个叛逆倔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少年心性。

还没有完结,虐恋还没算真正的开始,我一个劲嫌弃剧情却也没办法真正的离开沈星移的眼睛。我说过那么多被耽误的演员,其实肯定包括陈晓。他是很少有的拥有少年气的倔强和能将成长后沧桑掩藏在眉梢眼角的人。他一笑你觉得桃之夭夭,他悲伤你觉得世界都坍塌。甚至他那特殊味道的台词都觉得恰到好处,他处理的沈星移有不羁有奔放,可不管走多远都带着清澈笑容,让你特别想说句初心不负。

这部剧走到今天也算高开低走,一开始觉得清新脱俗,成长中的男一,温柔的吴聘,禁欲系的赵白石。一看就有故事的杜明礼,和草根出身的女主。结果一转眼,他们都跟女主有瓜葛,结果唯一对立面还成了女主的哥哥。我有些无奈,连王世钧都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我有些心灰意懒。因为其实编剧本身就根本不相信乱世风云一个寡妇能够不靠任何外力和所谓的情爱撑起一个家族的兴盛。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假意惺惺的表达你写商战你写大女主呢。无话可讲。特别是天涯热帖飘着疑似抄袭的传闻,我特意看了看那本小说,发现剧情前期推进还真的有些相似之处,便更觉得有些失望。有些东西可以写不好,但终究还是别失了文人的风骨不是吗?

他叫沈月升,曾经也是玉树临风的泾阳城一景。他不喜欢做生意,也不喜欢舞文弄墨,只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待着。可是幼弟无知只喜欢走马逗狗和戏子们夹缠不清。娘总爱哭,他知道爹心里并不是个柔情万种之人,对娘更会厌烦。他没办法只好替爹分担,他变得懂事优秀,商海沉浮,变得越来越有胸襟气度,变得越来越挥洒自如。他看着星移一点点长大,总是习惯维护于他,哪怕知道他胡闹的满城风雨,傻的让人骗的团团转。可他总觉得星移身上的孩子气和对这个世界的单纯认知是他所缺失和没有的。

商场诡谲,父亲严厉,母亲又很懦弱。他背负了太多太多,沈家要立足要打败吴家东院。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要让自己爱的人能够过的更舒心。他笑着放弃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爱好,就这样成长成了合格的少东家。他周旋于父亲和幼弟之间。尽可能让幼弟创的祸听起来不那么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他倒贴银子,为弟弟一次又一次的擦屁股,看着他无可奈何却又心理安慰。如果能有一个人清白单纯活出个自己的精气神儿,他愿意保全这个人。

星移反叛对抗这一切,可他打心眼里崇敬喜欢大哥,和他亲昵抱着他的腿撒娇,抓着他的手耍无赖。“我就要这一个。”因为他笃定地知道自己就算把天捅个窟窿,哥哥也会站前面的。月升日落星不移。比起别的大院里大房斗二房,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美好的不食人间烟火。

沈月升也有望穿绣楼待嫁的姑娘。他总说等等,等弟弟不疯了不胡闹了,等爹生意安稳了,等着沈家有资本可以和吴家东院抗衡了。于是乎日升月落那个姑娘再未等到心爱的男人。而他孤独的倒在别人的库房里。沈月升到底年轻涉世未深,出身优厚那里真的明白诡诈艰险。吴家大少爷文质彬彬而沈月升又何尝不是那个满怀善意对未来有所憧憬的少年心呢。他不懂怎么就成了这样,年少不经事又觉得是自己惹祸上身,带累全家。他一定要找到缘由探个究竟。

然后月还是落了。他来不及跟心爱的姑娘说一声别等我了。也来不及跟最疼的弟弟说一句,你快些长大。和尊长说您保重身体。就这样一个孤零零的为了自己曾经志得意满的计策殉葬了个彻底。世道险恶没有人心本善,有的只是面目可憎,而你终究太单纯。你伪装了那些精明只是不得不扛起的大旗和责任,你的无奈和悲凉注定了这样的结局无法可解。

而那个少年注定会成长,用洋枪用洋炮,学会爱一个人,一生都走在你希望他走的路上。他依然会把天捅个窟窿,也依然不会妥协于联姻。午夜梦回他哭着想,若是哥哥在,我不必如此辛苦。他愿意为你付出生命,哪怕因此和爱的姑娘隔着血海深仇,你安慰了吗?也没有吧,你希望他活得潇洒活得开心,活得不必和你一样在生意场里险些失了本心。你希望他能和有情人一生幸福而不是和你一样一切都来不及。你走的太早了,也太快了。月升终会落,日出星就移。我们谁也对抗不了的不止宿命还有时代的悲歌。

最早的那年花开月正圆,我因为陈晓格外关注。可我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能看见李解,还是这样的人设,我险些泪流满面了。吴王恪一别经年他还是没变,眉目如画,演技传神。只可惜不到四集就走入了死局。这样也好,能看见你就好。

距离上次写欧阳克已经整整八年了。隔着这么多时光。你都没变真好。

 短评

再也不说何润东丑了,为吴聘打call!!

6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其实我们所有人呐,都是过客,你看啊,夫妻,父女,君臣,早晚都得散,只不过是,早几天,晚几天罢了。就是因为,早晚都要散,所以啊,聚的时候,就要铆足了劲的开心,等到散了呢,谁也别惦记谁,各自往各自的下一站奔。再找,新的开心。

10分钟前
  • 饭团
  • 推荐

觉得孙俪演的不好的去看AB演的国产吧,不强求你们看

11分钟前
  • 傲润婕
  • 力荐

难得看完了的国产剧

16分钟前
  • 人五_
  • 推荐

孙俪的大女主已经看的审美疲劳 甄嬛到芈月再到花开都是小资到大财团,电视剧整个画面背景仿佛是大宅门的续作。男女主台词功底太差了,严重出戏。比较喜欢戏里的配角任重,果然老师出身,不管演戏和台词看的很享受。

21分钟前
  • 青年人电影协会
  • 较差

这么大女主的戏为毛就非得玛丽苏呢?就不能有一个男人佩服周莹杀伐决断敢做刚当而愿意与她结交?非得全是爱而不得嘛?就不能有一个人超越性别去欣赏她?我原以为赵白石会是的,搞半天还是爱之以女人,惹原配嫉妒。

26分钟前
  • 亲爱的桂花树
  • 还行

说娘娘戏路一样的,我是没看过芈月传,但甄嬛传刷了四五遍了,甄嬛有这么泼???一个薛宝钗一个王熙凤,这戏路一样????

29分钟前
  • Sirius
  • 还行

娘娘这次用力过猛,急于和甄嬛芈月撇清关系,把市井气表现得过于粗鄙。关键娘娘又没有那种粗鄙的气质,只留下满屏尴尬了……娘娘大可以稍稍收一些的。这么想来,当年赵薇的小燕子还是浑然天成的。

32分钟前
  • 聊赠一枝fa
  • 推荐

感觉豆瓣上很多人看什么剧/电影都不开心,总是一肚子气。(摊手)看了前两集并不觉得孙俪用力过猛,反而跟以前换了一种演法,也有表现细节,陈晓台词也不错,俩人的戏份蛮好笑,也没有过分玛丽苏和逻辑不通。另外本剧的父辈演员选的我很喜欢,谢君豪、刘佩琦、张晨光、侯长荣等,为这些演员先打5分。

34分钟前
  • 貓眼看人
  • 力荐

作为一个陕西人,表示孙俪把一个陕西野丫头演的丝丝入扣,看到蹦上蹦下的样子都会想到自己小时候就是那么土那么野。不觉得孙俪演少女有什么做作的,觉得很自然。剧情只有两集暂不评价。最出戏的还是俞灏明……有点做作,毕竟歌手么演这样可以了。一群豆逼准备开始装逼起飞了……

39分钟前
  • 血粒粒
  • 推荐

很可惜不是正剧,就是个戏说+言情+玛丽苏剧,别推敲。清末“我爱你”这种话随便说,那我们也就随便看看吧

44分钟前
  • 眠去
  • 较差

后面剧情崩得厉害,编剧格局太小,玛丽苏让人头疼。但演员的演技还是撑下了整部剧,给一星两星的真的不太对得起敬业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只是我好爱好爱星移,不说陈晓,只说塑造的这个人物。近几年来看剧没这么被一个男主迷过,希望他还是能保持那一腔热血和善良,像当年那般意气风发,无忧无虑。烂尾

49分钟前
  • 牟牟
  • 还行

娘娘的这个本子目前看来 选的还不错 何润东的阳光感很适合吴聘的坦荡感,陈晓真的很可爱啊啊啊啊啊

53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孙俪就适合演这种啊,感觉看到了甄嬛传的用心,陈晓还蛮帅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55分钟前
  • momo
  • 推荐

玉观音CP一米阳光CP重组,才发现时光匆匆十五年。孙俪明明比陈晓大不了几岁,可就满满姑侄恋即视感。陈晓(杨过)真是专业爱姑一百年。

56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孙俪也就甄嬛演的还可以,没有捧的那么神演技但可圈可点;可是除了甄嬛看看她其他同期或者后期自己的作品,请问有演技这个东西吗????而且演什么都是甄嬛一个样子,可能甄嬛她真的演的太用心能表现的都表现出来所以其他剧已经突破不了!这部剧肯定也是这样,不信你们自己看吧!尽然还是抄袭。。。。

59分钟前
  • 不知花开否☘️
  • 很差

我站何润东!温润如玉的公子啊!为什么这么早领盒饭啊!

60分钟前
  • 毛豆
  • 推荐

画面精美,制作精良,孙俪的角色太可爱了,终于有一部既不苦情又不玛丽苏的古装大剧可以追了!

1小时前
  • 头脑特工队
  • 力荐

这种类型的大女主戏除了孙俪我真没能想到谁可以演,然后居然get到了陈晓的颜值

1小时前
  • momo
  • 推荐

一部最精彩的情节是女主被打流产浸猪笼回来复仇的电视剧,一部所有未婚男性角色都在为女主角守身如玉的电视剧,一部看到后期想辱骂每个角色的电视剧,我还是一集不落地追完了,谢天谢地,还好我的时间一钱不值。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