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挚恋

记录片加拿大2022

主演:米兰达·裘丽,卡提亚·克拉夫特,莫里斯·克拉夫特

导演:萨拉·多萨

 剧照

火山挚恋 剧照 NO.1火山挚恋 剧照 NO.2火山挚恋 剧照 NO.3火山挚恋 剧照 NO.4火山挚恋 剧照 NO.5火山挚恋 剧照 NO.6火山挚恋 剧照 NO.13火山挚恋 剧照 NO.14火山挚恋 剧照 NO.15火山挚恋 剧照 NO.16火山挚恋 剧照 NO.17火山挚恋 剧照 NO.18火山挚恋 剧照 NO.19火山挚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20:12

详细剧情

  Katia和Maurice Krafft除了彼此相爱之外,还深深迷恋着火山。二十年来,这对热爱冒险的法国夫妇纵情于与自然之间惊险、刺激的“三角恋”。两人追随全球的火山喷发和余波,用惊艳的摄影和震撼人心的影像记录他们的发现,并通过媒体和巡回演讲与好奇的观众们分享自身经历。最终,Katia和Maurice于1991年日本云仙 (Unzen) 的一次火山爆发中丧命,但他们给世人留下了关于自然的丰富知识和遗产。  这部隽意满满、充满视觉震撼的作品荣获2022圣丹斯电影节美国纪录片竞赛单元最佳剪辑奖,同时亦被选为2022瑞士真实影展开幕片。

 长篇影评

 1 ) 没有一个浪漫主义者能抗拒

在人造物中度过一生的现代人,离完整的生态环境太远了,更不必说人迹罕至的火山周围

是的,我就是这样几十年活在钢筋水泥中的现代人,常常沉溺于向内的自我思考和情感意识追溯,向外的也常常是限于人类社会范围内,最广不过是现代社会的人类处境。没有说哪种思考更胜一筹,但作为人文社科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全新的,地球活动的思考和体验。坦白来说,高中最讨厌的就是地理,平时也不会主动关注地质新闻。看完这部片子以后,让我有了时不时去关注地质学影像的冲动。

我看得仿佛被摄住了魂魄。内心颤抖,起鸡皮疙瘩,控制不住眼泪。异世界般陌生而神奇的火山及周围环境就足以使我目不转睛,更让我鼻头发酸的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理念。

需要不断告诉自己,人太渺小了……不能深思,否则会失眠。庞大到失去感知的计量单位。原片中实景的感受更为震撼,以人为中心的镜头不断拉远,在没有拍到山的全貌前,人就已经消失到看不见了。

就像密密麻麻地在大象身上爬的蚂蚁,挥舞着触角和放大镜,大声说:我要认识你,为了——科学!

其实对比应该更明显,蚂蚁要更小,大象应该要更大。先不提这些沉睡前年百年的火山,就连随便捡起的一块石头,都比我们活的长,人生啊,不过一瞬,不过眨眼间。

面对在空间感知上恢宏的庞大和时间感知上的近乎永恒,如小黑点一样的哺乳动物在仅仅是小小一角的凝固的黑岩浆上蹦来蹦去,在描述历史时必须采用地质时间而不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人造时间,正因如此,二人与火山的爱也显得如此磅礴,如此绵长,甚至可以说是永恒,尽管人类的时间中不可言说永恒,但这份爱确实属于永恒。

三角挚恋里,刻画的最好的是对火山的热爱。

预告片里的

"life would only be volcano,volcano,volcano……in this fire,two loves find home"

"我知道随时会死,但那一刻我不顾一切"

"我不遗憾,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活了一百年"

"精彩而短暂的地活,不要无聊地度过一生"

"尼采说,傻子是一无所有仅剩理智的人"

这样的誓言,配上震撼人心的滚烫炙热爆发的熔岩,配上恢宏无比鬼斧神工的屹立巨物火山,让我想肤浅地大喊——浪漫主义的人间形态就是火山爆发。

对于浪漫主义,我只想引用伯林的一些话:

"它是陌生的、异国情调的、奇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

是废墟,是月光,是中魔的城堡,是狩猎的号角,是精灵,是巨人,是狮身鹫首的怪兽,是飞瀑,是弗洛斯河上古老的磨坊,是黑暗及其力量,是幽灵,是吸血鬼,是不可名状的恐惧,是非理性,是不可言说的东西。

它又是令人感到亲切的,是对自己的独特传统一种熟悉的感觉……

它是幻想,是迷醉的梦,是甜美的忧郁和苦涩的忧郁,是孤独,是放逐的苦痛,是被隔绝的感觉,是漫游于遥远的地方,特别是东方,漫游于遥远的时代,特别是中世纪。

但它也是愉快的合作,一起投身于共同的创造之中……"

更可贵的是,少年的冲动和浪漫美好但难以持久,多少人在麻木中慢慢挥发掉浪漫的气息。而他们,就这样保持至死,这样的理想主义,这样的献身于最高事业,怎么能不让人热泪盈眶!

影片后段又升华到了人文主义,宁愿一辈子活在火山上的火山学家,对人类的温情比岩浆炙热数倍。"一直活在火山上,才能爱上人类"……因为二人做的火山教育片,菲律宾的数千人,以及后世不计其数的人,免于一难。又忍不住哭了。

我确信,生命确实是微不足道的。

一开始关注的重心其实是二人的爱情,虽然越看越忘记这个初衷,但还是提一下吧,他们的爱和陪伴,使得爱情所指的形态和结构都显得单薄。

预告片里的

几百人的影院里,感叹声此起彼伏,最后我擦干眼泪才离开。

 2 ) 捕捉克拉夫特夫妇火山般的浪漫爱情

火山学家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夫妇拍摄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火山熔岩镜头。萨拉·多萨的最新纪录片充分利用这些镜头讲述了他们不寻常的爱情故事。

纪录片《火山挚恋》的电影图片。

法国著名火山学家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Katia and Maurice Krafft,1942-91;1946-91)夫妇的爱情故事非常适合拍成电影,但很难相信的是,直至今日才拥有一部关于他们故事的影片。令人欣慰的是,这部纪录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这对夫妇自己拍摄的镜头来讲述的,而非好莱坞式的处理方式。在《火山挚恋》(Fire of Love,2022)中,导演萨拉·多萨(Sara Dosa)以一种梦幻般的、有时甚至是有些怅然若失的方式讲述了克拉夫特一家的生活和工作。这是一次罕见的非虚构式浪漫,它赋予了电影一种真正的浪漫美学。

纪录片《火山挚恋》海报,2022,由萨拉·多萨导演,片长:1小时33分钟。

这一点尤其引人注目,因为克拉夫特夫妇所从事的领域自然会给人带来一种更加夸张、气势恢宏的感觉。这对夫妇是火山学家,他们的爱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对火山的研究,更具体地说,他们对尽可能接近火山爆发地点有着共同的热情,这种热情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大多数人敢于接近这些危险之地的程度。尤其是卡蒂娅,为了尽可能收集到最好的样本、资料和照片,她会毫不犹豫地靠近熔岩流。而莫里斯总是拿着一台胶卷相机紧随其后。在整个20世纪70和80年代,他们捕捉到了令人震惊的火山现象的镜头,其中有些镜头是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呈现 ——许多高清的火山爆发、熔岩和火山灰流,特别是这些事件对周围地区的影响。

纪录片《火山挚恋》的电影图片。

当然,多萨充分利用了这些影像,将火山爆发视为自然力量的典范。虽然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但像这样的电影会提醒你,有些事情之所以成为老生常谈,仅仅是因为它们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由于莫里斯的镜头通常将卡蒂亚置于令人瞠目结舌的熔岩喷涌、烟雾缭绕或摇摇欲坠的景观背景下,她小小的身影强调了地球在剧变中的巨大力量。

然而,这部电影并没有试图征服观众,或者说在视觉效果的力量上随波逐流而忘记讲述故事。通过从克拉夫特夫妇的角度来过滤这些意象,多萨把它变成了一个灵活的隐喻——为了浪漫爱情的力量,为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为了探查我们周围的外部力量,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对我们最重要的人。影片通过精心、从容的剪辑和梦幻般的基调,展现了这些宏伟景象的不真实感。米兰达·裘莱(Miranda July,1974,美国电影导演和演员)用一种与传统纪录片旁白截然不同的方式讲述着故事,她独特的颤抖声音表达了对克拉夫特一家的深情与怀念。在一个令人着迷的镜头中,镜头扫向了熔岩流,而此时加入了一段莫里斯在一次采访中所表达的梦想:他想要建造一个石头独木舟,这样他就可以沿着岩浆流划下去。有那么一瞬间,你也会和他一样,感同身受着一种荒谬而奇妙的冲动。

纪录片《火山挚恋》的电影图片。

1991年,在日本云仙岳(雲仙岳/うんぜんだけ/Mount Unzen,位于日本长崎县岛原半岛中央部的火山)爆发期间,克拉夫特夫妇惨遭遇难。当然,这是一场自然灾难下的悲剧(数十人在那次火山碎屑流中丧生,这两位科学家也一同被吞没了),但他们在生前就曾申明,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他们也不会感到人生遗憾,因为这就是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电影《火山挚恋》也认为这是他们不同寻常的浪漫爱情的最终的自然高潮。观者可能也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对克拉夫特夫妇来说,所有的这一切都不可能以其他方式走向终结。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ABAGo

 3 ) 火山口的两人

从来没有想过,火山可以这么美:

在我们的认知里,火山是危险的,它远离人类城市生活,像是地球坏脾气的一面,每次火山喷发,都是地球的一次愤怒咆哮,如同坏情绪的释放。在物理安全距离以内,哪怕再好奇,普通人类并不总会靠近火山。

但也总有具有非凡勇气的人,他们对自然景观充满热爱,对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之神奇和未知充满好奇,愿意深入各种危险境地,向真实的地球靠得更近。纪录片《火山挚恋》(Fire of Love)中的主人公Katia和Maurice Krafft便是如此,他们是上个世纪为数不多的火山学家,同时也是一对夫妻,他们深深迷恋火山,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跨越二十多年时间,追随全球的火山喷发,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火山,留下了丰富而惊艳的影像记录。直到1991年,Katia和Maurice在日本仙台去世,是的,因为火山爆发。

诞生于2022年的纪录片《火山挚恋》,其画面影像资料几乎100%都取材自Katia和Maurice Krafft当年的拍摄,或是电视台对他们的采访,同行人员的跟拍,纪录片的原创画面只有很少的部分动画,用以展示有关地质运动轨迹或火山相关科普之类,在片中,详细介绍了罹难后的Katia和Maurice Krafft留下了什么:他们会留下样本、文字、几百小时的影像、数以千计的照片。而这部纪录片便是基于这些遗产再创作而来,事实上,在2022年还有另外一部基于这些素材讲述Katia和Maurice Krafft的故事的纪录片,从标题看来似乎是更直接,叫做《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 》(The Fire Within: A Requiem for Katia and Mauri)。

Katia和Maurice Krafft相识于史特拉斯堡大学,在Katia 19岁那年,他们在校园的长凳上遇见,又同时出现在某个火山学家的影像片中,某场咖啡馆的相亲活动,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和热烈爱好,他们决定永不分开。在纪录片里,有关Katia和Maurice Krafft的这个最初的故事,是无法考据的某个流传版本。比较确信的,是他们走上火山学家的这条路,1967年,随着美国战斗机在南越投下两枚炸弹,越南战争开启,Katia和Maurice Krafft参与了反战游行,双双陷入了对人类失望的情绪之中,开始投入到火山学之中,在片中,Maurice Krafft说:“因为火山远超乎了人类,成为我们想追求的目标。”纪录片《火山挚恋》以时间线为轴,梳理了Katia和Maurice Krafft对火山研究的历史影像资料。

在Katia和Maurice Krafft的历史影像资料里,绝对大多数镜头都是直接对准火山。创作者们基于此剪辑创作,这部《火山挚恋》从而充满了某种灵动飘逸的美感,红火山喷发时的壮烈,岩浆如同时间一般的流动,黝黑岩石岩上有序的条纹,自然壮观中,是Katia和Maurice Krafft融为一体的身影,他们穿着隔热服,在火山前留影,踩弄岩浆,抚摸岩石条纹,甚至依靠滚烫的岩石煮鸡蛋。他们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挣脱家庭束缚,与传统职业绝缘,辗转世界各地,与火山共舞,传递着火山汹猛危害背后的另一面。事实上,如同纪录片《火山挚爱》所展示的那样,上个世纪70、80年代,Katia和Maurice Krafft正是因为依靠电视媒体向观众传递火山之美,讲述他们的火山冒险故事,从而巩固了他们的个人形象,保障及延续了他们的系列活动。

Maurice Krafft在片子里说:当我们远离了人类,从而重新爱上了人类。他们因人类的互相伤害因战争而失望离开,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重获希望与爱,回过头来为世人留下有关美与爱的故事。他们说“比起漫长而无聊的一生,我宁愿选择短暂而充满精彩的一生”。于是义无反顾的靠近火山,靠近壮观且危险系数没那么高的红火山,也靠近惨烈而极为危险的灰火山,只要风闻世界各地火山的活动迹象,他们总会从世界的另一边赶来,与沉睡许久一朝苏醒的火山见面。在他们的一生里,见证了数百座火山的苏醒时刻,那些影像,终成为了人类更靠近地球的见证。

这篇文章的标题“火山口的两人”,来自2019年的一部日本情色爱情片,片子以火山喷发,隐喻着一对僭越道德的情人之间危险且难以自控的爱与欲。而Katia和Maurice Krafft,也正是火山口的两人,他们跨越的是普通世人的生命秩序与生活逻辑,在通往无限危险的道路上,燃烧了自己精彩纷呈又彼此挚爱的一生。


题图:《火山挚恋》剧照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付突突,后台回复“火山”获取电影观看资源。

夕阳自由计划:

7月初,建了个叫做“让我看看你那里的夕阳”的群,我决定,每天当我更新推文时,都在这个板块为大家分享一处夕阳。

今日份,来自@lomoman ,11月12日于北京环球影城边。

 4 ) 宏大,轻快

自然力量的光从荧幕投射出来,照在满满一屋子赶着下班来看上影节的观众脸上。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当滚烫血红的熔岩鼓胀,熊熊向山势低处汇涌;当烈焰肆意喷溅,地表撕开一道口子,让你窥见里头诱人的金光;当山体受板块积压,前赴后继地蒸腾起蘑菇云,像只不断膨胀的巨兽山呼海啸般吞噬一切......

我只觉得自己,连同自己在白天的烦恼,都渺小得甚至不值得花半秒钟去想。

天高地广,哪怕有些路途再艰难,跋涉、受伤、抛锚、逃生,只要自己内心笃定满足,那任何世俗标准都无法左右你的感受。

很多次想到《徒手攀岩》,一样是做着极危险、极挑战、全天下人都看不懂但自己乐此不疲的事。

以至于好不容易从火山回趟家,还要打一盘火山主题弹珠过过瘾。

Nerd真幸福。

不过印尼火山爆发而政府应对不利的惨剧,也将埋头的专家学者们拉出象牙塔:还是需要走出自己内心的安乐,去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去与令人失望的人性博弈斗争,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没有人是孤岛。

从纪录片的角度,素材和视角都很完备。

同时表现形式也颇具匠心,浮世绘+拼贴画的风格用于补足历史与技术讲解,配合柔和的画外音,不失轻松与活泼。

这正应和了全片的基调:向这对夫妇致敬,但take it easy,他们多快乐,自始至终。

 5 ) 永恒的人类挚爱与地球节律

开场字幕一出现,就能感受到《火山挚恋》这部纪录片的与众不同。导演Sara Dosa拒绝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其它主创的名字,而表示这部电影是“Katia, Marice and friends”一起拍摄的——的确,这是一部绝大多数影像都由数十年前的主角们拍摄,或由电视台采访他们的录像、与他们同行的伙伴们的摄影等内容构成的纪录片,由今人原创的大概只有中间插入的几段可爱动画。导演从两位主角留下的大量资料中挑选出精彩的部分剪辑在一起而已,在还原他们的人生轨迹的同时,也通过精巧的叙事设计、跨越时空阻隔的共情和对科学史的了解,出色的传达出了他们的抱负和数十年寻访火山之旅中的思想变化。《火山挚恋》远不止是烂番茄网站上影评人共识中形容的“一对有着奇异志趣伴侣的故事”或者“摄人自然摄影合辑”( “Whether as a story of one couple's quixotic quest or simply a stunning collection of nature footage, Fire of Love burns bright ”),还融入了(既来自于Katia和Marice,也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导演和主创的)对生命与死亡的沉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求,以及对人类之爱的礼赞。

虽然火山长存,喷发不息,但是Katia与Marice这一代火山学家却是只有特定时期人类社会中才会出现的人物。战后相对和平安定的世界环境和迅速发展的航空运输让他们得以畅通无阻地前往世界各地追寻火山。电视文化的传播渠道让他们的个人形象和考察成果可以经常以动人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前,收获社会支持与物质资助。便携摄影设备的普及让他们可以像新浪潮影人一样带着全套设备记录下火山与熔岩的形貌。即使在一个多小时的纪录片影像中,也能看出这对火山学家夫妇实际上是深受当时各种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在极寒还是酷暑之中,Katia总是以一种几乎可以被称为时尚的方式出现在镜头前,而Marice则有意识(并充满爱意地)用电影摄影的方式捕捉下火山和妻子的精彩瞬间。他们就像在不断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极端环境下进行一场充满艺术和科学自觉的摄影实验,尝试捕捉自然的壮美。甚至有时还会玩性大发,留下致敬经典电影(荒野大镖客!)的影像。无论是被电视台采访的Marice,还是笔耕不辍写下众多日志的Katia,都流露出对存在主义哲学的了解(甚至,这种哲学可能指导了他们的人生)。和战后一代的众多青年一样,他们反对战争、歧视与结构性的压迫,为了声援越南人民共同走上街头。正是出于对“人类的节律”(rhythm of human)的不满与幻灭,他们才转向探索“地球的节律”(rhythm of Earth),从中发现科学规律和永恒的美。连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带着时代的印记——即使在法国,在这一代人之前,有多少人能够完全挣脱家庭、传统与职业的束缚,成为这样四处漂泊的自由职业者呢?

当然,要想完全理解Katia与Marice的生活,除了社会背景与文化潮流外,还需要考虑科学史的发展进程。观影者不难发现,在Katia和Marice开始寻访火山时,火山研究仍然是少有人问津的领域,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几百个火山研究者,而人们对火山的机制也知之甚少。个人感觉这很可能是因为在很长时间以来火山仅仅被视为一种壮观但危险的奇观,缺乏进行大规模深入(且高难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然而,1960年代初期,板块构造理论得到了证明(这在片中也多次提及),没有生命的地球在科学家眼中有了自己的“脉动”,在不断进行着虽然缓慢但充满活力、影响深远的变化,最终造成世间的沧海桑田。地球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节律”和历史性,(与之类似的变化可能是18、19世纪之交古生物学的突破——人们第一次发现生物会灭绝,地球上的生命有自己的历史),这对地球科学、生态学甚至哲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70年代,哲学家和生态学家们提出打破以人类为中心的生命观,重新审视人类与地球自然关系的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1980年代,另有学者提出“盖娅”理论,将地球视为一个有生命、有内部物质循环,甚至有某种意识的整体(其提出者Lovelock上个月刚刚以106岁高龄离世)。在新一代学者们看来,地球的变化来自于内部不断进行的地质运动,而火山则是这种地质运动的鲜活证明、重要表征,有了远胜过往的研究价值。于是,Katia和Marice一跃而从醉心于美景的爱好者而成为了站在风口上的新星,方兴未艾新学科的先行者(free lance star in a new field)。他们正好处于一个学科形成的关键节点上:既有足够的关注和预算支持他们的研究,又还没有形成严密的学院体系,让他们得以作为自由职业者进行天马行空式的创作。而他们的研究旨趣也与科学史发展进程暗合,旨在打破以人类为中心的时间观,追寻自然深处属于地球的时间尺度,考察其对人类的影响,启发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知。

但是,这也意味着他们总是生活在“人类节律”与“地球节律”的冲突与张力之中,因此而不断对生命的意义进行质疑与思考。如何看待他们短暂的生命与穷尽一生也无法见证其中万一的火山活动的关系?如何衡量随时有可能在研究活动中降临的、如影随形的死亡,和死亡导致的阴阳永隔?当深爱的火山吞噬无数无辜生命时,该如何自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矛盾中不断进行的磨砺与思考让他们从追寻新奇体验的冒险者变成了老练的科学家和甘愿为人类福祉一生挚爱牺牲自我的——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英雄。面对火山的永恒与危险和人类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他们的回应是“比起漫长而无聊的一生,我宁愿选择短暂而充满精彩的一生”,要用生命见证“人类的雄心与虚荣”(“How great is the ambition and vanity of men”);考虑到在冒险中失去另一半的可能性,他们的回应是要永远走在一起,就算要离开人世,也绝不放弃彼此;而在见证好友死于危险的灰火山喷发,数万民众被灰烬埋葬的惨剧之后,他们更是毅然选择放弃探索美丽红火山的安全生活,自愿接近危险得多的灰火山(用Marice的话说,对于行家而言,探索红火山只用冒一定的“calculated risk”,而灰火山的危险性则连最老练的火山学家都无法预测)以获得足以警示世人的一手资料,并最终为此殒命。在影片的最开始,导演就坦诚地展示了他们的结局,但又用此后的全部篇幅向所有观众说明,他们对此早有预测,这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与牺牲。

作为安坐电影院中的观众,我没有这样的非凡勇气,但至少能够通过这部纪录片中凝聚的,Katia与Marice的冒险中知道世上原来还有这样深沉的爱。它既是对具体的个人的爱,也是对人类的爱,还是对自然的爱。而正如他们所言,这种爱能让我们离地球更近(“That love moves us closer to the Earth”)。

 6 ) 数百万美元抢购版权的《火山之恋》:明年奥斯卡看它了

撰文:纠结的茶

前言 :赶在今年圣丹斯电影节结束之前,国家地理就以数百万美元拿下入围美国纪录片竞赛单元的《火山之恋》的全球版权。影片7月将在美国上映,之后会上线Disney+。

国家地理继去年继续押注奥斯卡导演组合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和金国威的《泰国洞穴救援》失败后继续冲击奥斯卡。

当前豆瓣评分8.7、Metacritics高达83分的《火山之恋》会不会是下一部国家地理压中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呢?

《火山之恋》回顾上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火山学家夫妇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Katia and Maurice Kraffts)惊心动魄的火山探索故事以及两人的爱情。

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活跃、最富经验和最富盛名的火山学家夫妇,卡蒂亚和莫里斯在火山口拍摄的照片和录像足以让普通观众瞠目结舌。

像所有自然纪录片一样,影片开头场景是在雪白的广阔大地上,卡蒂亚和莫里斯开着吉普车穿过,风势过大,遮住前方视野,莫里斯不时需要下车铲雪、指挥前进的方向。寒风凛冽,吉普车艰难且小心翼翼地前行。

两人的淡蓝色的衣着在雪地和岩石上十分醒目,淡红色的帽子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睛。4:3比例的16毫米录像缓缓播放,米兰达·裘丽开始她的讲述,“在这冰天雪地里火焰喷发,在火焰里有一对恋人找到家的归属”。他们站在跳动的炽热熔岩前,淡然自如。

无独有偶,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同样对两人的故事感兴趣。《内心之火: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的安魂曲/The Fire Within: A Requiem for Katia and Maurice Krafft》,这部依旧由他本人执导并解说的纪录片,将在今年英国谢菲尔德纪录片节上首映。

但《火山之恋》不是安魂曲,而是对他们二十多年来火山探索历程的回顾和展示。导演萨拉·多萨声称这是“关于爱的电影,爱也会像火山一样令人困惑和充满未知”。

这部百分百档案的纪录片并未采访任何人,没有加入任何新拍摄的素材。影片使用两人或朋友拍摄的档案影像素材,辅以米兰达·裘丽(Miranda July)迷人的旁白、灵动的配乐。

从获得的20个小时16毫米素材里,导演萨拉·多萨(Sara Dosa)梳理出两人从相识到为火山事业不幸牺牲跨越25年的相爱和探索过程。

两人在1991年的不幸遭遇并没有被刻意隐藏,而是在影片开头就由米兰达·裘丽明确告知观众了,以至于惊讶和遗憾的情绪将在接下来的100分钟里交替涌现心头。

时间回到1966年,两人相识的故事。

七岁那年,莫里斯和家人在意大利度假时,意外迷上了斯特龙博利(Stromboli)火山。而卡蒂亚也早早就说服家人带她去参观同在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在那里她亲眼见识书上描绘的火山喷发。

后来两人都就读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大学,命中注定两人会在某个时刻相识。

两人是如何相识流传着三个版本。在第一个比较官方的版本里,两人在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公园长凳上遇见彼此。第二种相遇是因为哈罗恩·塔兹菲(Haroun Tazieff)在1966年执导的纪录片《火山禁止令/Le volcan interdit》。无论事实如何,影片或者观众更喜欢第三个版本——最动人的版本。

1966年,两人在咖啡馆的相遇,就像遇到知已一样,发现彼此对火山的有同样的痴迷和好奇,以及因格格不入产生的孤独感。

此时二次世界大战杀戮还历历在目,越战正值白热化阶段,反战运动的成果甚微。出于对人类世界的失望,他们决定转身投向自然世界,那里有他们的栖身之地。

他们一直聊到咖啡馆关门,天开始下雨。自此再也没离开过彼此了。

萨拉·多萨没有选择去强调那些站在火山喷岩前的非凡勇气和惊心动魄,过多展示那些能在大荧幕上吓坏观众的片段。而是经由时间的线索、配乐的涌动,米兰达·裘丽耐心向我们讲述他们动人的故事。

1968年,两人凑了一点钱,开着一辆别人赠与的小车,和一位地质学家朋友前往冰岛,自此开始他们的火山探索生涯。

在冰岛,他们的小车坏了27次,最终还是不幸撞毁。而莫里斯右脚踝皮肤被地表热气烫得掉皮严重,卡蒂亚将他的脚踝描述为“剥皮的洋葱”,而莫里斯自己在采访中谈到这次冰岛之旅,他骄傲地向世界宣告,“这就是火山学家的受洗礼”。

之后,他们开始着手探索对他们影响很深的两座火山——斯特龙博利火山和埃特纳火山----招揽许多朋友一起加入,并贴心地称呼这个活动为“火山营地”。

“之前他们只能各自幻想火山,现在他们能一起达到火山”, 米兰达·裘丽讲道。

1970年他们正式结婚,但是决定不要孩子,毕生都将投身在火山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板块构造论和板块运动的认知发展,火山研究也渐渐成为快速发展的显学。

他们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电视台成为他们科普火山知识的主战场。他们或和主持人或和年轻人围坐在镜头前,慷慨讲述火山的知识和火山经历的故事。

两人也有不同分工,卡蒂亚喜欢拍摄火山的静态照片,而莫里斯喜欢用摄影机记录下火山活动的画面。这些影像被制作成精美的火山图册和教育片,以此资助他们的生活和行程。

总共有上百小时的录像,几千张的火山照片,也难怪沃纳·赫尔佐格能从中再制作出另一部纪录片。萨拉·多萨收集到了20个小时的16毫米影像素材,大多没有同步的声音。这些影像构成《火山之恋》的主要画面。

影片中两人站在红火山岩爆发口的录像不尽其数,火焰或是喷发,或是像河水一样极速流动,两人处之泰然。炽热的红火焰跳跃在黑色的背景里,诱惑而美丽。

大胆重构是档案纪录片最大的优势。萨拉·多萨并非对档案素材直接地使用,她希望借着影片能讲出一个关于爱情三角关系的故事。如同莫里斯在影片里说的,“我,卡蒂亚,火山,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剪辑师艾琳·卡斯帕和乔斯林·查普特则围绕爱的意象去剪辑这些火山素材,或激情的、或狂喜的、或暴躁的、或危险的。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在影片中看到两人在情感关系上的挣扎或是低谷期。

从六十年代末开始,他们两人在二十五年内一直在追逐世界各地那些活跃危险的火山,到访过超过150座火山。他们熟知每一座去过的火山。

“地球决定我们下一站去哪”,莫里斯有点骄傲地说。凭借广阔的当地联系网,两人成为不断追逐火山爆发“恶名昭彰”的火山研究者。哪里有火山动态,两人就去哪里。

1973年,他们甚至在现今刚果共和国的尼拉贡戈火山口驻扎了两周,“火山熔岩并不可怕,他们非常友善”,莫里斯轻描淡写地向观众介绍。而最危险的是喷发的火山灰。

1985年,哥伦比亚当地政府并没有理会科学家们撤退居民的警告,鲁伊斯(Ruiz)火山爆发的泥流最终造成超过2.3万人死亡。深爱的火山继续造成伤亡,使得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减少火山爆发的伤害。

“我们的梦想是让火山不再造成伤亡”,莫里斯说道。

他们的其中一个答案就是让人们和政客认识到火山喷发的景象,从而达到警惕效果。

他们决定将火山爆发的泥石流和火山灰如实记录下来,好让更多人看到那些危险的画面,了解它的危险性。而这就意味着你要离危险更近一些,再近一些,才能捕捉到更好的画面。

他们开始频繁搭乘直升机冒险靠近火山爆发点去拍摄影像,最近一次甚至停留在离火山爆发口五十米处。

这些影像被剪辑起来,制作成了名为“理解火山爆发危险”的教育推广视频。

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

1991年6月初日本云仙岳火山有喷发迹象,卡蒂亚和莫里斯前往观察,希望能拍到更清晰的火山碎屑视频。6月3日,由于判断失误,火山突然爆发碎屑流,包括两人和美国火山学家哈利·格里肯在内的43人不幸遇难。

几天后,位于菲律宾的皮纳图博(Pinatubo)火山爆发,这是20世纪发生在陆上第二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除了火山早期预警系统(VEWS)发挥作用之外,正是卡蒂亚和莫里斯的教育推广视频说服了当地政府及时撤退数万居民,使得此次爆发造成伤亡远小于1985年鲁伊斯火山爆发。

而这对火山恋人留下的影像和研究成果受益至今,让我们一面感叹地球之美,一面敬畏地球之火。

Reference:

//amplify.nabshow.com/articles/create-under-the-volcano-love-and-lava-in-sara-dosas-documentary/

Carina J. Fearnley • Deanne K. Bird Katharine Haynes • William J. McGuire Gill Jolly(ed),Observing The Volcano World: Volcano Crisis Communication,2018, p193-194.

Bethany D. Rinard Hinga, Ring of Fire_ An Encyclopedia of the Pacific Rim's Earthquakes, Tsunamis, and Volcanoes, 2015,p164-165.

 短评

一部关于尼采的超人之爱与相爱的故事。活火山,如此爆裂激越之物,影像却那么轻逸自由,像流淌的传说。故事从死亡之日开始,接入生的旅程,在这一路上去理解那终点的必然与美。画面从火山影像转向旅途中人的群像和细微之物的万象时颇为动人:没有多余的事物,一切都是必要的,都以自己的节律存在。「大地现在仍对伟大灵魂开放,对于孤独者和成双者来说,还有许多地方是空的,在这些地方周围,散溢着静谧之海的气息。」一个注定要被讲述的故事,也许往后许多年都会是最爱的纪录片之一。

5分钟前
  • dand_ys
  • 力荐

今年北影节出师不利,不知道是资料馆的椅子太舒服,还是我最近太累了,这部一整个睡过去的大动作😂,醒来就看见说主角的骨灰存放在崇台寺巴拉巴拉……但今天是中元节,出来骑车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很多烧纸的,那高耸的火苗,和漫天的灰烬,和火山梦幻联动了,有种我觉还没醒的感觉😂

10分钟前
  • 骑单车的小q
  • 推荐

我知道这是关于火山学家的纪录片,没想到他们已经死去,而且死得其所。而比他们之间感情更动人的,是他们对于火山的爱,对于科学的爱。电影分为红火山和灰火山两部分,前者也象征着他们纯粹的爱情,后者也暗示着他们担负着科学家压力。两人年轻时对人类权力失去信心,于是醉心于大自然的伟力,在危险边缘行走,为人类科学开拓前沿,晚年又不忍于火山过后人类的惨状,自己制作电影劝说政府重视灰火山的危害性。我想他俩最后时刻,一定没有恐惧也没有遗憾,毕竟他们早已准备好一切。影片全部取材于夫妻俩留下的影像,Maurice也是摄影天才。谢谢这些素材,让我看到熔岩溅起像西红柿一样,而一排排十几米高的树也会像牙签摊在泥浆上。非常推荐。

15分钟前
  • 近朱者千慧
  • 力荐

爱火山而远离人群,爱人群而葬身火山。世界灵魂说的就是这个吧。

18分钟前
  • 列车正路过世界
  • 力荐

“Me, Katia, and the volcanos, it’s a love story.” “We can’t imagine living any other way.” 危险浪漫远超人类所能企及的宏大之物,只有如此奇迹般的人生才能述说。他们夫妇和他们拍下的影像好Wes Anderson啊:巨大眼镜彩色小伞红帽子蓝衣服和突如其来的zoom out!Air配乐+Miranda July旁白❤️啊这令人含笑九泉的搭配!

21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12th BJIFF# 前获圣丹斯美国纪录片单元剪辑奖。应该2023会有个奥斯卡纪录片提名。这火山学家两口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素材多而且都是极富“吸引力”的内容。导演搞档案的水平很不错。不过还是有点太顺着人物走,基本人物说什么导演就采信什么,阐释方向也都往浪漫爱情去了,这就有点顺拐了……不去深挖人物之间和人物与外部的张力,单靠“崇高”的影像,其实也在表意上有些重复累赘了。但大银幕体验肯定是一流的!

2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之所以研究火山,是因为对人性失望。人性的确没什么意思,天地大有可为。

29分钟前
  • 渡边
  • 推荐

感谢莫里斯夫妇带来的极致浪漫的影像,令人看到忘我和痴傻。天才的摄影好像不需要技巧,只需出于直觉和爱,出于赤子情怀与强烈的好奇心。数百小时的档案和素材中,导演找到了最动人的那条线索。爱人和爱科学的真情随岩浆喷发而出,你我都需致敬这向死而生的、超凡的天真和勇气。

33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

震撼至极,感动失语。与爱上猫猫狗狗不同,爱上火山注定是寂寞的,因为对方是太上无情的自然存在,它不会给人以任何回应或优待。两个用生命去追逐火山爆发的科学家,用硫磺和岩浆书写最浪漫的爱情。画面和主题都无比壮美,奥斯卡先押为敬!

3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CPH:DOX 国家地理出品,果然精品。本片证明了纪录片剧本的重要性(竟然有四个编剧,其中一人兼导演,一人兼制片,二人兼剪辑师)。片名双关,同时又表明影片自然科教与人物传记的双重性。二人是伟大的稀有的科学家(彼时:世界上有350名火山学家,其中50名研究grey volcano),但导演没有渲染“伟大”,故事讲得朴实轻松,不时展现一下Maurice的幽默,二人感情与学科发展并行,还将二人性格与两种火山(red、grey)类比,至少在结局到来之前,这是一个不错的有点小情趣的比较。就像我们对大白鲨的误解,我们对火山也有恐惧,影片有意识开始就将其破除并一点点展现这一自然尤物。随着了解增加,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片中虽然没有出现其他科学家,但并没有忽视他们,在后期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付出的努力。

38分钟前
  • Q影誌
  • 推荐

一开始研究火山是想躲避人类,而在火山爆发吞没朋友和无辜的平民时,他们开始研究最为危险的灰火山,制作影片,引起政府和人们的关注,这就是我想象中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伟大品质。另,片中说不喜欢把火山进行分类,每个火山都具有自己的性格,火山和人何其相像啊,最讨厌那种infp之类的把人分类的方法,连把人分为善良、温柔、开朗这种我也不喜欢,把人分类得到的是标签,而真正的人在这种分类中却丧失了。正所谓,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

40分钟前
  • 张慎为
  • 力荐

大概率会是今年最爱的纪录片。当他们两人穿着银色防护服站在喷涌滚烫的火山岩浆前,你会被一种强烈的超现实主义冲击。然而你又时刻被画面提醒着,这是真实影像,于是随即就会觉得难以置信。这份难以置信来源于地球脉动在你面前爆发的震撼,同时也来源于在你不知道的地方,竟有人穷极一生追求着如此危险又浪漫的科研工作。他们结缘于对火山的共同热爱。火山的低鸣如同号角一般,引领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朝圣。哪怕最后长眠于云仙火山,也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there is no other way.

45分钟前
  • littledepp
  • 力荐

这两人的生命太灿烂自由了。但作为纪录片那些小清新的动画也是多余

49分钟前
  • XU
  • 力荐

这哪里是纪录片,简直是一部壮丽浪漫的爱情片。两个人最后的归宿简直是壮烈的宿命,虽让人心痛,但也确实是两人能抵达的另一种极致。

52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影片叙事结构不伦不类,火山和爱情都不打动人,靠着男女主说几句名言撑下来,最后高潮部分也没烘托起来。

54分钟前
  • 海德女鹅
  • 推荐

在火山口对视过岩浆,确实很难再安于平庸的人生。

59分钟前
  • 叫我杰克
  • 力荐

A/85|两位科学家是天生的电影人,只能说导演足够幸运,完完全全靠着archives就能撑起一部片。太震撼太惊艳,尤其是在大荧幕,感觉脉搏心跳都随地球的一呼一吸跳动。以时间线为轴的故事结构中规中矩,两人的爱情故事在以往的访谈和散文化的narration中充分展现,但再多的言语也比不过影像中看向镜头的眼神,穿过蒸汽岩灰、岩浆冰雪、生命死亡在半空中相遇。我看完就在想如果我也找一个电影人做伴侣估计能把彼此折磨疯。#2022CPH:DOX#

1小时前
  • 杀手太凉
  • 力荐

分类是最傻的,每个个体都不尽相同

1小时前
  • Damaged Goods
  • 推荐

#SXSW# 迸裂的视觉 从未如此近距离地凝视空气的形态、土壤的尸块、地表的张力、水质的呼吸、岩浆的纹理 自然的律动中 所有活跃之物都是玩伴 是善于控制火候的厨师 也是噗嗤噗嗤吐着小火苗的小怪兽 与随机掷入的小动画一齐描画着返璞归真的视角 想必即便只身前往也不会觉得孤独罢 火山学家的行踪则总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浪漫 这不仅仅是生理学/地质学意义上的 更体现在火山皲裂的肌肤与人类社会的裂隙媾和后 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与肉身去努力地弥合这道鸿沟

1小时前
  • 法外之徒
  • 力荐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与心心相通的挚爱共同感受生之微渺(大量壮阔背景前渺小人影的构图),体悟生之有涯而知无涯,将热烈的爱付以脚下滚滚的暗火,一种几乎是抛却万物的“吾往矣”悲壮——明知每一步都可能与死亡正面碰上,也要在宇宙的一瞬留下自己的印记。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