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引力

记录片大陆2016

主演:把文翰,钱小华,庄崧冽,吴永红,钱海英,毛继鸿,张强

导演:施秋荣,胡弦

 剧照

内心引力 剧照 NO.1内心引力 剧照 NO.2内心引力 剧照 NO.3内心引力 剧照 NO.4内心引力 剧照 NO.5内心引力 剧照 NO.6内心引力 剧照 NO.13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3

详细剧情

  这部纪实电影围绕“永不违背内心”的主题,通过2年的跟踪拍摄,讲述了7位国内独立品牌创始人关于生活、关于创业、关于挣扎的故事。他们或卑微或渺小,遭遇的境况、事业发展的阶段也不尽相同,但不论身在何种现实的境遇,在追求理想和乌托邦的道路上,他们依旧遵从自己的内心,为未知前路的事业探索,因为他们知道人生不能重来,不能庸庸碌碌地活着。  影片由多位当今优秀的创业者真实出演:食材网店店主把文翰、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庄崧冽、SoLife家具店创始人吴永红、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Tina、服装品牌“例外”和公共空间“方所”的创始人毛继鸿、自由执业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

 长篇影评

 1 ) follow up your heart

2017年跑很远,在电影院看了几部几乎没有排片的非常小众的纪录片,其中有一部是《内心引力》。讲了七个创业者的故事,他们创的业不大,也不可能做大,但做得非常投入。其中就有南京先锋书店的创始人钱小华。以下是当时的感慨,我偏爱书店,当时9张照片,我用了6张讲钱小华的: 把书店和咖啡馆开到安徽农村古建内的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说:“我猜想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这是我看得最投入的一个纪录片。来自不同业态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的七个创业者的真实故事。他们做的生意也许没法让他们大富大贵,还充满艰辛。他们也许不为人所知。但为了梦想,为了情怀,为了传承,他们开始创业,并坚持着……为了寻找最纯粹的食材,深入川西大山。为了寻找有温度的咖啡豆原料,用几年的时间与西双版纳种植户交朋友。为了寻找有生命的书桌,到印尼找当地人反复探讨。为了将自己喜欢的班夫山地电影节带到中国,边带孩子,边创业……follow up your heart……

 2 ) 一部值得所有创业者走进影院来感同身受的电影

“当你知道你的生命无法永生当时候,你就再也不能去过那种庸庸碌碌的日子。”
这是6月10日上映的纪实电影《内心引力》海报上的一句话,读到这句话,我开始试图重新定义创业于我的意义。

从未想到身边的朋友有一天真的能成为一名电影导演,带着她的处女作来到我们相识的城市做公映,而这本身就是一个“美梦成真”的创业故事啊!

和弦子相识于豆瓣,当年豆瓣是中国大部分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那时候豆瓣流传过一句话“每个人的豆瓣相册里都有一个胡弦子”。那时候她就很爱拍照(应该说是疯狂),后来开始拍视频,拍短片,结果就拍成了电影……昨天,有那么多同样坚持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们聚在一起观看杭州首映,实在是太大的感动!原来电影真的可以用来捕获梦想。

这是一部关于事业、关于生活、关于创作力的故事,讲述了七位国内独立品牌创始人的创业纪实。七个人、七段故事、也是七种人生,也许自己也是创业者的缘故,感觉好像就发生在身边一样。反观自己,自2012年辞职后,五年内创业两次,但庆幸无论遇到何种难关,都不曾放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许这并不是一部适合大众来观看的电影,但它绝对是一部值得所有创业者走进影院来感同身受的电影。

因此,当我看到被同学质疑、被投资人泼冷水的张强医生,仿佛看到了当年和父母对抗、和体制对抗的自己;
当看到不知道实体书店路在何方,依旧执意将书店开在农村的钱小华,仿佛看到了那个偏不信不能把爱好做成事业的自己;
当听到吴永红说:“成功其实并不只是创造美,发现一些本就美好的事物也是一种成功。”好像又被点醒了一次;
当看到户外运动爱好者Tian讲述自己的困扰“我一定还没有找到方法,让团队能够执行得像我亲自去做一样”,不由想到我的团队也正踟蹰于团队管理的同样困境;
当毛继鸿说,“上了不方舟上方所”,整个人都燃了……
以及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咖啡教父”张老大的那句“咖啡,我的梦。”
活得越久就越觉得人生最难的就是一句「不违背内心」。渐渐地,很多人妥协了放弃了,但总有一些人坚持了并且不断践行着。我看到那么多忠于自我、不轻易让步的鲜活个体,并且庆幸周遭有着那么多内心还保持着强大引力的朋友们。我想要和这些美好的力量一起成长,想要认识他们,和他们靠近,想要为我们自己说些话,想要引起讨论,想要给予信心。

“人的一生就算你很长寿,你能够真的去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所以你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地方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包括爱好、爱人也包括事业。”这并不是一句鸡汤,而是实实在在可以抵达的人生信仰。把真实的梦想做到最好,那个发言权就是你的。
我其实特别害怕类似“说到底,片中的创业者大都是一群赚够了钱就想去追求另一种人生的玩家”这样的论断,如果你这么想只能表示你对生活并没多大热情,你对喜欢的事情也并不那么热爱。
因为“信则有”!因为真正的“喜欢”是——不做会死!

所以,你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就不行。

这部电影弦子和丈夫秋荣拍摄了两年,天知道他们花了多大力气才能把这个“大女儿”弄上公映(前提是在中国!)。我想,如果一部电影仍背负着一些些影响力和期待,只要我们做得到,我们是没有资格说放弃的人。相反地,我们把自己相信的事,大声地让更多人知道——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有人在这样的道路上奋力前进着,你要不要加入,汇聚成更大的决心,让微小而正向的事发出最大的光芒。今天看不到出路,我们就不断提问,不断找答案,让这股前进之流,坚定而不止息。

你可以用消费支持你想支持的,消费是最直接有力的行动。如果你想支持《内心引力》就一定要买票去电影院看一看;如果你希望阅读能保有丰富多元的面貌,可以去独立书店买一本书;如果希望中国独立品牌能持续发声,不妨考虑少转发一些花边八卦多传播一些能量内容。

昨晚,相信每个在电影院的人对创业又重新认识了一遍。然后回到现实中再练习,从自我与世界的探索中,找到温柔的指引。

希望它能给你力量。

 3 ) 滥俗的创业血泪史和鸡汤成功学

1.

上周六,我在电影院看了MINI(就是那个卖车的)推出的纪实电影《内心引力》。

第一次接触《内心引力》,是月初在南京先锋书店里看到它的宣传海报,当时也没在意,以为又是什么实验话剧。直到前段时间,豆瓣App开始疯狂推送《内心引力》的广告,我才重新注意起它。

影片开场,当充满磁性的男中音旁白——取自畅销的不能再畅销的《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传来的时候,我就感觉这部电影的气质已经丢掉一半儿了。

对于这种半吊子文艺鸡汤,还挺反感的。

《内心引力》的英文名是“Go with Your Gut”,也就是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尽管它表面上是个如此开放的主题——可以讲文艺、科学或社会等诸多方面,但影片却从头到尾都在聊创业故事以及其商业层面的失败或成功。

也许除了商业成功,中国再没有能让小康生活状态下的全部年轻人更迷恋的故事了吧,幻想由镶金马桶圈带来的人生自由,这种幻想也带来了终日的焦虑。

它让我联想到每期《正午》结尾处的话。

世界仍然生活在故事当中,以遗忘、抹灭大多数故事为代价。今天中国最主要的故事,是马云的故事(以及千千万万个变种)。为了抵御这种单一,我们应该学习讲故事。长久地凝视现实,让被遗忘的复活,赋予普通人尊严,以配得上丰富、变幻的中国。

via《一个执拗的低音》

《内心引力》里的众多面孔,无论是在淘宝上卖生鲜的把文翰,还是在天猫上卖衣服的毛继鸿(也是方所的老板),就连雕刻时光的庄崧冽和先锋书店的钱小华也都开着网店,卖书、卖咖啡、卖牛皮笔记本、卖他们的目标人群所认可的整套生活。

马云代表了某种正确,这种正确的根源不是他的首富头衔,而是他所掌握的客观信息与数据分析,这些定义了人们在智能时代的是非曲直。好像我们这代人内心的引力,始终难以绕开机场书店里循环播放着的马云。

我不否定这部电影试图在自我价值与普世价值中寻找契合点的努力,但从结果看来,也仅能止步于不否定了。对于MINI来说,卖车才是正事儿,什么人文关怀都是后话了。

2.

2013年,Uber和Airbnb尚未到来,O2O混战也没有开始,国产航母和共享单车更是连影儿都没有。那年,也是通过豆瓣的宣传,我在网上看了MINI的两部纪录片(也是广告)——31min的《城市微旅行》和84min的《进藏》。

四年前,这两部片子真的惊艳我了。其实,如果稍许客观的来评判《城市微旅行》和《进藏》,就会看到整部影片堆砌了太多刻意的剧情,既不写实,也无严谨。

想想只是隔了四年光景,很多新锐事物就已经显得特别幼稚陈腐,曾经惊艳的,已经变得无聊透顶,像水平拙劣的投机取巧,调性、感觉或口味儿,这些都变了。

《内心引力》不再以纪录片标榜自己,而是换成了纪实电影的概念,搞定了放映许可,开始低调的排片。北京空虚的周六,与《异形:契约》两千多场的排片量相比,11场的《地心引力》更像是在他妈的自慰,我想说的是自我安慰。

虽然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率,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巨头们依旧站在顶端分发着信息及其蕴藏的巨大影响力,曾经是泰晤士报,如今是Google。而上个周末,我收到的豆瓣Feed流广告,已经彻底是天猫618了。

《内心引力》开场前,播了一小段陌陌的广告,这个为约炮而生的平台,几经生死,最终却阴差阳错的被在线直播救活了。在追求纯粹结果的时代氛围里,就连获取快感这件事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肉体皮囊快感的效率太低,相比之下,虚拟的精神刺激反而更持久且高效。

未来,可能人们甚至会懒得出门约炮,更懒得理会这个飞速变化的现实世界。

电影院外不远处是东直门北桥,立交桥下有条小河,我步行经过那里,发现河堤的绿化带上摆满了简易折叠桌,成群的老人在嚓嚓的搓着麻将,就像街头艺术一样,颇为壮观。我想,麻将消遣不就是他们内心的引力吗?或者说是终结肉体快感后的精神补偿。

人们内心的引力应该代表更多负面的东西,像懒惰、从众、滥情、过分依赖、空泛的幻想、没日没夜的麻将局。

毕竟它们如毒品一般,能让人不假思索的拱手交出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灵魂。

如果几十年后,我也必将不可逆转的过上类似的生活,诸如在VR或者更Virtual的刺激之中衰老,那还不如在这一切开始之前,随着理智死去。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诚实生活】

 4 ) 随便写写

比较小众的电影,内容上真实朴素,节奏上生动活泼,美中不足的是点太多,单个拎出来都可以单独成片,但全塞进一部电影就有些太散,就像小时候写议论文,老师说要举例论证,于是我举了一堆例子,每个事例都很好但都是泛泛而谈,于是得不到高分,不过也算基本符合纪录片的要求,画面配音也都不错,从头到尾也没有觉得无趣,看见有些评论说该片深度不够,我觉得纪录片只负责反应,获得什么深度是每个观者自己的事儿,所以总体来看算是一部有待提高的及格纪录片吧,以上仅代表个人观影感受

 5 ) 关于电影《内心引力》的一点思考

《内心引力》 截止今天(2017年7月30日) 评分7.5。 其中四星39.7% 三星28.2% ,第三位是五星 22.7%。总评分人数1452人。按说这样的大数据 可以表明它在观众心目中的实际评价了。

在过去一周内,我都不知道该给它怎样的评分。画质,我会给5星,音乐也很棒4星,剧情前三分之二勉强3分,而后三分之一我给4星,论导演的用心似乎5星又不为过。至于观后的收益,这是我一直在考虑的事情。

先来交代下背景

这部片子,是我在上周t城的吴晓波读书会线下观影活动中 专程去看的。花几个小时去了解些新的视野 是我喜欢的事情。尤其,据说这部片子个创业有关,内心的话题正好契合了我对心理学方向的研究。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我对这部片子可能有着高出平时观影的期待。或者说可能它绝对是一部好片子。只是站在自己角度我个人对它有些苛责成分。

先来说说我个人的失望。

前多半部分,用碎片的方式交代了各个创业主人公的背景,初心,以及创业途中的沟沟坎坎。如果说如果我二十来岁需要找初心的话,它会是一部好片子,可能我会感动会流泪,回想我的初心是什么,我是否应该摆脱各种人的眼光坚定自己要走的方向。但是站在几近不惑的年龄,是不太容易感动的。尤其是,这些年接触互联网较多,身边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创业的很多,起起伏伏远比电影里更真实和残酷。而真正能做下来的百不过其一。现实生活远不如那么美好。相信正在经历创业的朋友看了以后可能并不能吸收太多养分,这不是一部教我创业的片子。

看到有朋友评论说,它像一部广告片。的确有些是,我想独立电影可能需要考虑盈利模式,会有些广告赞助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对于7位主角的描述,也有些像是广告,因为传达的信息太过正面太过美好了。短短90分钟描述7个没有关联的故事,其人物自然不可能鲜活立体。那么还会有其他人为的原因吗?

观影后,由于组织方也有和导演有线上互动,因此我含蓄的谈到这个问题。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回复是,毕竟这是纪录片,7位主角不是演员 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创业者,他们需要顾及自身或者品牌的形象,可能有意无意的做了些印象整饰,美好的一面自然是暴露的多于负面。这一点我没有想到,但是仔细一想是理解的,每个人都有愿望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就像我们对待朋友圈一样。而创业者更为需要。

再来谈谈我欣赏或者感动的地方

回到我观影前,自带的两个问题:

1

在被自己的内心的引力,吸引着向前走之前,如何确定这就是唯一的可以跟随的部分。不是昙花一现,不是小猫扑蝴蝶,不是当时情景下的屁股决定脑袋?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我希望能在观影中捕捉到那么一点信息。

2

情怀是非常重要的 必不可缺的要素。但假如它是单一的要素,那么我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个陷阱。如何把情怀落地,成为一个商业模式之前 哪些要素与它正相关 比如吸引亲友伙伴支持,这是我关心的。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TINA(钱海英),一个是庄仔(庄崧冽).

如果没有记错,这是片中唯独两位有家属入镜的。我们可以从中探究一二。

我们先来说说 庄仔。

他有一位“咖啡教父” 没错,这名字是他亲口说的。这位老大有着情怀 不图名利不图钱 专心种植着他的咖啡园。影片中有多次提到那句“咖啡是我的梦想” 我记得影片中还有交代一个细节。庄仔尝了两颗咖啡豆,“教父”说一颗就好两颗浪费了。庄仔试探说想挖一颗咖啡树带回去,被回绝了。我相信内心的引力,只是当我好奇这种引力是哪里产生的时候,这里有了一丝线索。内心有引力的人 通常不会单一存在,可能周围就有这样的榜样,比如这位大叔。我一直相信只有不图暴利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因为内心的淡定才能不惧诱惑 审时度势做好每一次判断。那位大叔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此外,有没有感觉到大叔和庄仔的交流很像我们日常里长辈和子女的相处模式?大多数父母似乎都有个共同的“习惯”-并不看好子女。然而作为子女嘛,时不时也会想着 我就要好好做给你看 总有一天成为你的骄傲。这一点我不太清楚是我的揣测还是,庄仔和“教父”也有着类似的模式。总之,我看到庄仔的耐心,看到大叔最终给他的支持,如果没记错大叔后来答应给他很多精心培育的咖啡种子。

再来看看tina

Tina是七位创业者中唯一的女性。我也是女性,因此可能会更多注意到她。

为什么tina的内心引力是办国内极限运动的电影节。影片有交代,她自己就是极限运动爱好着。换做是谁在孕育宝宝过程中也是有些落差的。在突破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带宝宝期间做些有自我价值的事情,办国内的影展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创业的女性很了不起,因为创业的压力远大于哪怕是总需要加班的工作。很多男性尚且吃不消(现实中不少是患病甚至猝死)更何况是女性,她们需要平衡更多社会角色。如果大家也看了电影的话,会发现她的宝宝还在襁褓中,tina的母亲并不在身边,婆婆似乎也不在。独自带孩子是非常辛苦的,身边太多女性在孩子出生一两岁已经精疲力竭。是什么可以支撑她的梦想? 是人 具体来说是团队以及亲人。我记得影片中有一个细节,Tina在家里开电话会议,突然间听到有孩子的哭声。按照我们平时的逻辑,既然事业重要 那么家事先放一放 这样才是个好的创业者。荧幕上的不是,Tina和电话那一端说孩子哭了,电话需要先中断下。那个动作的神情从容自然,不像是为了电影刻意为之。我们可以猜测,那么“心安理得”的做这个决定,在其团队里是可以被理解的。我们继续说这个镜头,接着是tina方向电话转到身后的房间,推开门,我以为一个哭闹的孩子正在小床上挣扎。结果不是,孩子在父亲的手上。也就是说这个小小的婴儿在母亲没有到来前,有父亲先做了安抚。心理学精神分析下有一门课是关于婴儿观察的。有过相关了解的同道已及做妈妈的女性一定知道,早期的依恋关系会影响人的一生,而依恋的形成就是在一次次对婴儿的快速回应中。妈妈们或许不用清楚这个理论,但是出于本能也会急于放下一切快速回到宝宝身边。我们可以想象,有很多次发生宝宝和创业是冲突的,是什么让tina可以踏实创业,答案就在上面,她有体恤她的团队以及支持她的家人。(当然,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没有展开,她对该领域的熟识,对两国文化的了解,以及有机会直接和核心人物登门拜访 这些对创业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不小心随感写了两千多字,很啰嗦,但是感觉只是写到了很少一部分。很多原因是我记不太清,不清楚的画面不好细说,生怕曲解里原意,希望有机会再仔细看一看它。

最后回到电影的初心,有一点点想说的

我绝对相信这部影片希望给我们温暖和力量。但是关于后者,我更相信 现实生活中,绝对不是只有正能量才是有力量的。很多情况下正是黑暗的部分 让你不那么虚幻 不那么飞蛾扑火 让你知己知彼 在上战场之前先做好准备。当你有信心面对黑暗时,你的力量就回来了

 6 ) 马小书 | 《内心引力》:成功来自于自己的定义

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发现了一部小众又好看的国产纪录片《内心引力》,讲述关于国内7个独立品牌创始人事业、生活与创造力的故事。

片子以逻辑思维罗胖的话作为开头:

“2016年,我看过这么一句鸡汤,所谓成功的人生只有一种,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一生,但是转念一想,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记录几处有印象的地方。

· 他是一个文人

钱小华,先锋书店创始人。

一位给先锋书店做贷款的银行人士说,“钱小华这个人比较怪,提供的财务报表还有一些负数,亏损的企业怎么能做贷款呢?银行是不会雪中送炭的。审批的老总跟我说,很尊敬钱小华这个人,但他真的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人,他是一个文人。”

每次到碧山,钱小华总喜欢找一个哑巴理发,这位哑巴理发师给人的感觉也很特别。

片子中有一段在露台上理发的镜头,觉得很美。

还注意到一个老村民捧着一本诗集的镜头,不做一个精神上的贫者。

· 人来到世上迟早会死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是国内静脉病领域著名专家。

离开体制,有人说张强会成为先烈。张强说,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见过太多的生死,人来到世上迟早都会死。

这让我想到了《徒手攀登》的Alex。

大家对于他选择徒手攀岩,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活着多好,为什么要爬这种东西?”

Alex反问到“人总是要死,会因为那样这样的原因而死,我为何不可因此而死?”

Alex的妈妈说,“徒手攀岩是他最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时刻,是感受一切最美好的时刻,感受最强的时刻,你又怎么能从他身边夺走这么珍贵的东西呢?我不会的。”

说句题外话,张强医生的妈妈常年打太极拳,身板太好看了。

· 咖啡,我的梦

庄崧冽,雕刻时光创始人。

生活忙碌、工作繁忙,这让他特别想了解别人的故事,以此作为放松的方式。

更引起我关注的,其实是给他提供咖啡豆的张老大。

张老大,种植咖啡园,自知青下乡时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后,就再也没有回去。

话语不多,别人对他的选择抛出疑问时,就会干脆利落地回答,“咖啡,我的梦”。

张老大的父亲在他知青下乡临走前,郑重地送给他一本书——《教父》,“好好读一下,这本书很好”。

庄老板自己演绎了一番,张老大嫌弃地说到“你们怎么会把人家理解的那么低级呢”,哈哈。

这样的咖啡豆,冲出来的咖啡想必会充满了人情味吧。

还有一处细节,观察到久在城市生活的人,和亲近大自然生活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说晾晒咖啡豆,城里人问到:“这需要晒多久?”

答:“晒到干为止。”

城里人大概觉得这不好描述,又问了一遍,“晒多久?”

“晒到干为止——每天的气候温度都不一样。”

·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Tina,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

平凡,不施粉黛,带着一副眼镜,让人想不到是一位户外极限运动的爱好者。

办完了第一年的班夫电影节,Tina才知道做这件事有多难。

但我常常这样想,就是因为难,做一件事才有价值。比如一项考试,学弟学妹问我的时候,他们常常说,很难,不想考。可我的思路就是反着的,就是因为难,所以才要考啊。

一开始,Tina没有团队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几乎是现在一个团队在做的事情。

她说了一个例子,有些事,有人会说这个规模很大,公关公司才能做。那很多人就会开始想,这我做不了,只有公关公司才可以做。Tina说,“我从来都不信这个,我觉得如果想做一个纯粹的东西,只有自己做才能做得出来。”

当她在放映室不信专业人士说的不行,想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也真的解决了,“我也没做过,找呗”。

好像看到了同类,有的时候就是人的决心不够,我也不信邪。神奇的是,很多事情都这样解决了。

· 木桌椅的温度

吴永红,SoLife家居创始人。

他要为香格里拉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制作一批木桌椅,将艺术上的美带给他们。

他说,相对落后的环境,反而让这些孩子身上有一种天然的特质。

想起小时候学校里用的都是木制桌椅,确实比长大了学校里用的铁桌椅多了很多温度和亲近感。

· 建造雅典学院

毛继鸿,例外、方所创始人。

他阐述方所的设计理念来自于他很喜欢的一副拉斐尔油画——《雅典学院》。

配合着他的旁白,镜头扫过方所,让我已经感受到了他的理念。


片子里有人问庄老板,你觉得你是一个成功人士吗?

庄老板说,“我个人认为成功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定义。

最后,以Tina在结尾处的旁白作为结尾。

每场放映结束的时候 我的身边就会围着好几圈人 他们会特别感动地走到我面前 跟我说,班夫的电影还有里面的人 对他们产生了多么大的震撼 对他们的生活和生命产生了多么大的改变 其实这些电影里的拍摄者 和电影里的人都是很普通的人 他们只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 做到了极致 人的一生就算很长寿 能够真的去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 其实并不多 如果你不喜欢 就不值得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上面 所以你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地方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做喜欢的事情 这包括爱好、爱人、事业 ……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角落,很多的人 在做着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过着不一样的生活 它激励着我和观众 去做一直想做但是没有勇气做的事情 不再违背自己的内心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

 短评

我的内心竟然没有一丝波动甚至有点无聊

2分钟前
  • lucky girl
  • 还行

我的关注点完全在秋荣和弦子夫妻俩一起做一件事特别动人。

7分钟前
  • meiiii
  • 推荐

导演说到实际跟拍了10位 片长有限故去掉了其中3位 但还是让罗辑思维在片头了个脸方便营销LoL;印象最深的还是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在云南的一番挑战;希望6月院线公映顺利

10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推荐

名字起得不错,打着纪录片名义的小广告

14分钟前
  • 无聊
  • 较差

刚看完《内心引力》的亲友场,有笑有泪,更有情怀和感动。自多年前在豆瓣认识胡弦子 ,到看着她和秋荣成立酿影像工作室 ,再看到他们漫长孕育的纪录片终于上映。凭着才华、真诚与勇气,他们做了很多人想做然而不敢去做的事。真心推荐大家去影院看这部电影!

16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力荐

人物纪录片只要不刻意卖惨就值得鼓励,但这最后几乎就是广告片了…

20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答应我,一定要去电影院看《内心引力》好么!6月10日全国公映。希望能尽可能有多一点排片吧。这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七位独立品牌创始人的片段生活。致敬所有践行梦想的创业者。我想我们都需要从片子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22分钟前
  • Pan小月
  • 力荐

片中人物与事情,显然,有真有假,有虚有实。有广告,有独白!

23分钟前
  • 老羊
  • 还行

缺乏力量的纪录片,选择的主角比较有局限性。

26分钟前
  • 24city
  • 还行

命题其实很不错,往小了做,会是如今这些人物类的小视频,往大了做,其中几个人物对于纪录片艺术来说,就有些可惜了。尤其是自由执业医生可能面对的社会话题和冲突会最多,却也在其中最被轻描淡写了。

30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品牌营销太明显,最让我感动的反而是种咖啡的张老大

33分钟前
  • Scarlet
  • 还行

比预想的好

36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这题材真的很好,因为这些人是这个社会革新的细胞,某种程度上甚至令人钦佩,比如碧山书局钱小华。只是手法上偏重采访而非纪实,所以显得刻意,人物也显得单薄。如果能拓展成每集每人的纪录长篇的话。7.4

39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还挺喜欢看纪录片的,这个总感觉有些刻意,快变成品牌宣传片了。

43分钟前
  • 杨大志°
  • 还行

内心引力是什么?是爱一行干一行的执着,是专注于一件事的满足,会不自觉牵引。吴永红的成功是在创造美的同时,发现本就美好的事物;庄崧冽的成功是要达成自由自在地生活;张老大把“一片片咖啡豆”看作“一片片希望”。我们不能用成功的标尺去衡量每一个人,只能看到他们创业背后相似的执着。

4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没有辩证的纪录片是不值得看的。

50分钟前
  • tsaione
  • 较差

从纪录片的角度看,内容没力量、手法不成熟、编排老套、人物单薄,从品牌宣传片角度看,这就是一个三流文案笔下的品牌故事,品牌最动人的地方如果只是情怀,这个品牌就惨了。

53分钟前
  • 伍迪伦
  • 还行

今天参加了《内心引力》这部纪录片的点映。好朋友弦子和施老师的这部心血之作,已经快变成了一个传说。创业是个小众的事情,除了需要钱和机会,更重要是心灵和精神的支持。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些答案,但更重要是提了一个问题。你内心的引力到底在哪里?我现在不推荐人创业,但我推荐去看这部纪录片。

56分钟前
  • Autorun
  • 力荐

“人的一生就算你很长寿,你能够真的去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所以你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地方,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包括爱好,爱人,也包括事业。”这就是所谓的“内心引力”。

58分钟前
  • 滨崎酱
  • 力荐

挺好,事情当然一点也没有那么简单,成都方所要不要比广州华丽那么多手动捂脸表情。

1小时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